2025年11月4日前后,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JetRob团队研发的喷气式飞行背包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浙大开放日等场景公开亮相,引发全网关注。视频显示,试飞工程师焦博静背负该装备实现平稳悬停、灵活转向,最高时速达100公里,实测离地高度超2米,飞行时间3-5分钟。
研发背景:项目历经3-4年研发、2年测试,依托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在智能无人系统、机器人、AI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技术积累,旨在打造低空经济重要载体,服务应急救援、特种作业及未来城市通勤。
技术参数与亮点
动力系统:搭载5台SW400PRO型涡喷发动机(双手各2台、背部1台),总功率超1000马力,燃料为航空煤油或专用推进剂。
性能指标:自重31公斤,极限时速100公里,最高飞行高度1500米,续航3-5分钟(未来通过优化可延长至10分钟以上)。
操作特性:学习门槛低,类似骑自行车,30秒至3-5天可掌握;碳纤维连接板固定背带,配备智能飞控系统实现多发动机协同控制,支持手动/未来自动驾驶模式。
国内首例商业化试点:国内首个实现实验室到场景应用的喷气式飞行背包,技术成熟度领先。
轻量化与动力平衡:31公斤自重下实现100公里时速,突破传统喷气背包“重量-动力”矛盾,采用碳纤维材料与微型化发动机技术。
智能飞控系统:集成AI算法与传感器,实现姿态稳定、路径规划及安全冗余,未来将结合机器人技术实现“自动驾驶”。
应用场景扩展:支持应急救援(如跨越河流、沟壑)、特种作业(如电力巡检、消防),未来可拓展至城市短途通勤。
价格与市场定位
研发成本:项目投入超千万元,涵盖发动机定制、材料研发、飞控系统开发等。
市场定价: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单台成本约50-80万元人民币,未来规模化生产后有望降至30-50万元。相比美国JB-12型军事喷气背包(80万美元/套),国产化成本优势显著。
商业模式:
B端优先:初期聚焦应急救援、特种作业机构(如消防、电力公司),提供设备租赁与培训服务。
C端潜力:未来推出民用版,结合低空开放政策,拓展城市通勤、旅游观光等场景,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