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日,加沙北部一家叫巴卡咖啡馆的小店,成了人间地狱。 监控画面里,一枚230公斤的炸弹从天而降,砸穿屋顶瞬间,里面挤着的50多个人还没反应过来,有抱着孩子的母亲,有蹲在角落聊天的老人,还有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
爆炸掀翻了十几辆汽车,碎玻璃和钢筋像暴雨一样砸下来。 英国《卫报》公布的视频里,有人被气浪掀飞撞在墙上,有人浑身是血地往门外爬,哭喊声混着爆炸声刺耳得很。 联合国统计,当场死了24到36人,其中一半是妇女儿童;人权观察组织直接说,明知道是平民聚集区还用这种大炸弹,这就是战争罪。
在咖啡馆爆炸的同一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南部城市阿什凯隆演讲。 他对着镜头拍胸脯:“哈马斯快完蛋了! 我们要救回所有人质,把这个组织彻底抹掉! ”台下围观的人群里,有人举着“胜利”的牌子,有人跟着欢呼。 没人提咖啡馆里的50条命,也没人在意联合国说的“战争罪”,对以色列来说,只要能“消灭哈马斯”,平民伤亡好像不算什么。
这时候得说说所谓的“停火协议”。 之前美国说调停成功,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停火”,结果仔细看条款,伊朗必须先停火12小时,以色列才“考虑”停。12小时够干什么? 以色列能补刀、能调整兵力部署,甚至能趁着停火空隙再炸几个目标。 伊朗就像被绑住手脚的选手,先挨了揍才能喘口气。
协议刚签完,美国就把原本给乌克兰的武器转手送以色列,7月3日,美国财政部还宣布制裁帮伊朗卖石油的商人、运油船,连黎巴嫩真主党相关的公司都没放过。 一边卖武器给以色列“加油”,一边掐伊朗经济命脉,美国的算盘敲得叮当响。
伊朗不是没脾气。 7月3日当天,伊朗原子能组织发报告:福尔多核设施的铀浓缩产能,已经从之前的每天300多公斤,涨到了420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 浓缩铀是造核武器的关键材料,产能越高,伊朗手里能“反制”的牌就越硬。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更直接,在新闻发布会上拍桌子:“想和谈? 先把波斯湾的航母撤了! 再派无人机炸我们核电站,门儿都没有! ”革命卫队那边也没闲着,最近卫星照片显示,伊朗境内的导弹发射井进入战备状态,高超音速导弹的部署数量明显增加,之前以色列吹嘘“铁穹”能拦截90%的导弹,结果最近几次袭击里,“铁穹”漏了不少,以色列北部城市都拉响了警报。
美国也有自己的麻烦。 一边要支持以色列,一边又怕被拖进中东战争的泥潭。 2024年4月,以色列炸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美国虽然没公开帮忙,但事后默认了;现在伊朗铀浓缩产能提升,美国又说“可能空袭核设施”,可真打起来,伊朗的导弹能覆盖中东大部分美军基地,沙特、阿联酋这些美国的“盟友”也得跟着遭殃。
以色列更像在“赌国运”:内塔尼亚胡支持率从年初的50%跌到现在的31%,国内抗议活动不断,他急需一场“胜利”转移矛盾。 可加沙的平民伤亡越多,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谴责就越响,连美国都有点压不住,联合国大会最近多次通过决议,要求停火,美国只能靠“一票否决”硬扛。
加沙的老百姓没飞机、没导弹,连避难所都是临时挖的地洞。 以色列让他们“赶紧滚蛋”,可往哪儿滚? 加沙地带本来就巴掌大,往南跑的人挤在拉法难民营,缺水缺粮;往北跑的人又被以军拦回来。
一个当地妇女在医院哭着说:“我家三个孩子,一个炸断了腿,一个被埋在废墟里还没找到……他们说我们是‘恐怖分子’,可我们只是想活着。 ”伊朗的老百姓也一样,美国制裁下,物价飞涨,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但他们没抱怨,最近德黑兰街头的游行标语写着:“我们的导弹,是为了保护加沙的孩子。 ”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现在再看所谓的“美以联军嚣张气焰”,其实就是美国出钱、以色列出人,一起欺负中东的老百姓。 伊朗要是这时候服软,签个“平等”的停火协议,下次以色列炸得更狠;伊朗要是硬刚,至少能让全世界看看:被欺负的一方,也能咬得动对方的“铁拳”。 加沙的母亲抱着孩子的尸体哭,伊朗的母亲看着新闻里孩子被炸的画面也哭,这两个母亲的泪,早就流成了一条河,冲得“美以联盟”的遮羞布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