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南加勒比海国际水域,美军对一艘所谓“从委内瑞拉出发的运毒船”发动袭击,击毙11名被指认为“阿拉瓜火车”黑帮团伙的成员。这是美国首次动用武力直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随后的两个多月里,美国政府宣称在该区域共击沉16艘“贩毒船”,造成至少64人死亡。
与此同时,一场30多年来美军在加勒比海最大规模的军事部署逐步展开。五角大楼在10月24日宣布向该地区派遣“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母打击群。
此前,美军已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集结了包括3艘导弹驱逐舰、1艘导弹巡洋舰、3艘两栖攻击舰、1艘攻击型核潜艇在内的8艘战舰,总计携带约1200枚导弹。
这些舰艇搭载超过4000名海军陆战队员,波多黎各的机场还部署了10架F-35隐身战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早些时候承认,他已授权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境内开展秘密行动。
美国政府为其行动披上了“打击毒品恐怖主义”的外衣。2025年2月,特朗普政府将包括委内瑞拉的“阿拉瓜火车”在内的8个拉美犯罪组织定性为“外国恐怖组织”。
8月7日,将以抓捕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悬赏金额从2500万美元提高至5000万美元,并指控其为“世界上最大的毒贩之一”。特朗普声称,美军“每击沉一艘(‘贩毒’)船,就拯救了2.5万名美国人的生命”。然而,这套说辞存在大量漏洞。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官方报告显示,委内瑞拉被认证为无非法作物种植区,既非毒品产地,也不是通往美国的主要运毒路线。美国缉毒局2024至2025年度报告同样未将委内瑞拉列为毒品生产国、分销国或中转国。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计算,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海军舰队后勤维护成本日均高达约700万美元,使用“死神”无人机、“狱火”导弹等重武器打击小型船只,被质疑成本效益极低。
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受到广泛质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委托的独立专家小组指出,即使船只确实运毒,“在没有适当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在国际水域使用致命武力,违反了国际海洋法,相当于法外处决”。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也表示,美国的空袭违反国际人权法。美国国会内部,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批评这种“在不知道姓名、没看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人”的行为开创了恶劣先例。
这场行动的规模远超禁毒的实际需要。一个典型的美海军远征打击群的编组,虽然不包含航母,但两栖攻击舰可搭载F-35B隐形战机,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拥有巡航导弹,具备不容小觑的对地打击火力,能够掩护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执行登陆突击作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指出,在跨境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美国海岸警卫队是比海军陆战队更合适的执法力量。
分析普遍认为,美国行动背后有多重战略意图。首要目标是推动委内瑞拉政权更迭。
美国前驻委内瑞拉大使詹姆斯·斯托里指出,特朗普政府旨在通过武力展示和威胁,促使与马杜罗关系密切的委内瑞拉精英阶层“采取行动推翻这名长期执政的左翼领导人”。委内瑞拉外长则直言,美方的军力部署很明显是想颠覆委政权并攫取委石油资源。
其次,美国意图借此威慑其他拉美国家,重塑地区秩序。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保卫国土和西半球”列为首要任务,这意味着源自19世纪、将西半球视为自身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重新回归美国外交政策核心。
《华尔街日报》甚至将“门罗2.0”称为“美国保守派生态系统中的流行口号”,其特征是减少软实力投资,强化军事威慑与经济压力。
控制关键资源,特别是石油,是另一个重要动机。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首位。
美国在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领土争端中力挺圭亚那,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企业埃克森美孚在圭亚那拥有巨大利益,美方希望通过地缘杠杆挤压委内瑞拉的能源空间,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主导权。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曾指出,美国“失败的国际禁毒战争”背后隐藏着“控制拉美、掠夺自然资源”的真实意图。
面对美国的压力,委内瑞拉采取了强硬对抗策略。马杜罗号召该国原住民加入民兵组织,并宣布启动“独立200计划”以保护关键设施。委内瑞拉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特别军事演习,动员约450万民兵进行防御准备,并要求军方加强海岸与空域巡逻。
国防部长帕德里诺·洛佩斯通过国防部官方账号发文,点名批评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部署是“殖民手段的重演”。
美国的行动在拉美地区引发了强烈反弹。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表示,如果美国人认为“入侵委内瑞拉能解决问题,那他们就是疯了”,这不仅将让委内瑞拉陷入与叙利亚相同的境地,同时还会把哥伦比亚拖入同样的境地。
巴西、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多国领导人也对委内瑞拉表示支持,反对美国的霸权干涉行径。
在美国内部,对委动武的计划也面临多重风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指出,若对委内瑞拉发动陆地打击,将面临法律、政治与地缘多重风险。根据美国法律,在陆上对委采取军事行动“必须是对美遭受武装攻击的反应”,且需国会授权。
军事行动存在造成平民伤亡与决策失误的风险,可能激发委民众对马杜罗政权的支持。美国国会内部共和和民主两党都有议员质疑这些军事行动的合法性,认为既违反美国国内法、也违反国际法。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在拉美地区呈现出“拉右打左”的特点。美国通过“极限施压”围堵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等左翼政权,另一方面则拉拢拉美极右翼政府。
例如,美国与阿根廷达成一项旨在稳定阿根廷经济的200亿美元货币互换框架协议,美财长称这项协议体现了“经济门罗主义”,而自称“让美国再次伟大”拥护者的阿根廷总统米莱获得了特朗普的公开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对巴西左翼总统卢拉领导的政府施加了50%的最高关税,并对巴西内政进行粗暴干涉。
有分析指出,尽管美国军事姿态咄咄逼人,但其直接军事入侵委内瑞拉的可能性依然较低。一方面,当前美国部署的兵力尚不足以支撑一场高强度的地面战争;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发动新战争缺乏政治意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袁东振认为,直接派兵入侵委内瑞拉会造成美方人员伤亡,难以为国内舆论接受,且可能在拉美引发强烈反弹,增加美国的外交与政治成本。
#热点观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