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内,德国养殖场已扑杀超过50万只家禽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一场在秋季候鸟迁徙期提前启动的禽流感扩散
10月30日,负责动物健康事务的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给出最新通报,态势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
全国16个州中已有9个州出现养殖场疫情
自今年9月以来,报告的疫情数被统计到第45起
截至10月30日,累计疫情数增至45起,较前一日增加6起
这并不是一条单日异常值,而是连续多周的扩散曲线在抬头
该研究所将养殖场风险等级从低上调至高
对养殖场而言,这意味着更严的出入管理、更快的处置节奏和更长的紧张期
重压首先落在主要养殖区
下萨克森州受冲击最重,共有13个养殖场通报疫情
东部的勃兰登堡州和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也接连有新增,分别有7个和6个养殖场出现阳性
为了挡住传染链,地方不得不一次次做出艰难决定
10月26日,勃兰登堡州东部宣布再度扑杀约13万只禽类以控疫
冷冰冰的数字里是工人们把成批的鸡、鸭、鹅从露天场地赶进封闭棚舍的动作,是清洗设备、封锁围栏、调运消毒物资的日常
为什么这轮来得这么早、扩得这么快,研究机构把解释指向天空
候鸟在发病初期仍能飞行,沿迁徙路线把病毒带进养殖场
感染规模在鹤类身上被形容为“前所未有”
鹤类的感染规模被研究机构形容为前所未有
萨尔州等地已不再犹豫
萨尔州等地已要求家禽实施圈养令,把露天散养转入室内
迁徙高峰还没到,圈养令像一块临时竖起的挡板,能挡住多少,是这段时间里绕不开的真实问题
这一判断并非单一物种的归因
研究所所长克丽斯塔·屈恩的说法更贴近养殖场的日常风险管理
“鹤类确实对病毒特别敏感,也会大量排出病毒,但并非唯一传播源”
她把扩散的路径讲得很直白
“禽流感的主要扩散途径是直接接触感染或被间接带入”
鸭、鹅等露天散养家禽的活动区域更容易被野鸟闯入,鞋具、设备、车辆在沾染了受污染环境后也会把风险带进舍内
把接触减少到最低、把带入路径一一堵住,是眼下可执行、可量化的工作
这场疫情不该被误读为人群大范围的健康危机,边界要讲清楚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示,禽流感仅在极少数情况下会从动物传播给人类
这类事件大多出现在职业暴露位置上
这类风险主要发生在与感染或死亡家禽密切接触的群体,如养殖场工人或兽医
知道风险在哪儿,是为了把防护装备、操作流程和培训落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放眼欧洲,很多国家把同一面挡板升到了更高位置
法国把风险级别从中级上调为高级,荷兰在全国实施圈养与隔离,比利时要求所有家禽留在室内
荷兰的处置节奏非常快,既有集中措施,也有针对性扑杀
10月6日荷兰德伦特省一家养殖场报告高致病性禽流感,约7.1万只家禽被扑杀;
10月22日海尔德兰省再扑杀约16.1万只
在扩散速度和养殖业承压之间,欧洲各国选择了一条稳守边界的路线
经济感受不会缺席
鸡蛋从超市货架走到餐桌,从不在意到有点在意,往往只差一轮价格波动
巴伐利亚州家禽业协会提醒,形势恶化时鸡蛋价格再涨百分之五十也不稀奇
这不是耸动的预测,而是对饲养成本、供应稳定性和应急处置的综合预估
圈养令启动后,饲料、通风、清洁的支出在上涨,物流也要做更多防护,把成本层层叠加到最后一个纸箱里
接下来几周,各地要回答两个直接的现实问题
圈养令和更严的消毒能否足以削弱迁徙路线带来的输入压力
扑杀之外是否能在早筛、分区管理、人员培训上做得更细,以减少一次性重处置的频次
这些问题都不适合用空话回应,答案要从出入登记表、夜间巡查记录和检测试剂的库存里长出来
国际机构的评估给了一个把握尺度的参照
世卫组织评估当前H5N1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风险总体较低,职业暴露人群风险介于低与中等
这意味着公共层面的恐慌没有必要,但在养殖场、处理点、动物诊疗场所,防护标准必须更高,执行必须更细
不能把低风险读成无风险,也不能把管控读成封锁日常
对比美国的经验,能看到职业暴露如何决定人群风险
美国科研与监管部门在今年3月于奶牛群中检出H5N1,随后扩散至16个州;
公开通报显示美国报告76例H5型禽流感感染者,多为农场工人
养殖业和畜牧业在面对跨物种传播风险时,最有用的工具仍是检测、隔离与个人防护
防线不在新闻里,在农场门口和各个出入口
做判断要基于事实,做选择要回到现场
圈养令、出入消毒与物流管控是眼下能迅速起效的底线工程
把人和车的动线缩短,把设备和鞋具的清洁做细,把露天活动的时间压到最低,都是可以立刻执行的动作
若把病毒可能进入养殖场的所有路径管住,扩散就有可能被拦住
这些朴素的办法不起眼,却常常比响亮的口号更有效
疫情处置的成败,往往不在于一次宣布,而在于每天的那几件小事有没有做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