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架中国战机在万米高空翻着跟头,驾驶舱里那位试飞员,心跳得比飞机引擎还快,就像掉进大锅里煮一样——这可不是电影场面,是实打实发生在中国蓝天上的故事。
谁能想到,咱中国人如今能让歼-20、运-20这些大家伙飞得又快又稳,其实背后全靠一帮不怕死的英雄,拿命在跟天斗、跟机器较劲。
每当聊起中国航空事业,总有人摇头:咱以前飞机发动机、零件啥的都得靠进口,打仗都操心人家卡脖子。
有位老试飞员说得直白:“那时候,谁不盼着飞上咱自己造的飞机?用别人的,咋都不服气!”吴克明就是这样一个倔脾气,抗美援朝空战都飞过,心里一直憋着劲。
1956年7月19日那天,他坐进歼-5的驾驶舱,手心直冒汗。
飞机刚点火,旁边的技师拍他肩膀:“老吴,行不?别慌,咱信你!”吴克明咧嘴一笑:“豁出去了,咱中国人,能造,也能飞!”飞机在天上转着圈,画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地上的人全都抻着脖子看,心里都在打鼓。
这一飞,歼-5成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座舱里全是中文标识,吴克明说他心里头比喝了二两白酒还暖。
再说于振武。
这位空军司令员年轻时肩膀上扛着的压力比沙袋还重。
1958年7月26日,他要试飞中国第一架自己设计的喷气飞机歼教-1,心里想的不是露脸,而是上一架刚出事,他能不能安全落地谁也不知道。
指挥员一声令下,绿弹升空,所有人都憋着气。
于振武在驾驶舱里咬着牙,加油门,咆哮着的飞机冲天而起。
落地那一刻,大伙儿像过年一样拍手叫好,他和总设计师徐舜寿抱在一起,笑得像孩子一样,反复被大家抛上天空。
说到底,试飞员不是铁打的,也会怕,但更怕让国家丢脸,怕辜负一身军装。
那个年代,苏联专家一走,咱就像断了拐杖,啥都得自个儿琢磨。
没有资料也不能认怂,葛文镛硬是带着团队把歼-7捣鼓出来。
技术关卡多得像剥大葱,一层又一层,可人家愣是啃了下来。
试飞那天,他直挺挺上了天,歼-7拉出两倍音速,把之前的“卡脖子”全甩身后。
有人打趣:“咱中国人就是不服那个邪!”
时光一晃,70年代末,空军专门拉出一支试飞队,专干新飞机和设备的试飞活儿。
滑俊、王昂、黄炳新、王冠扬这些名字,个个都不是纸糊的英雄。
黄炳新,从20来岁飞到58岁,试飞生涯35年,危险与他如影随形。
1988年12月14日,歼轰-7首飞,他临上飞机前,把抽屉钥匙交给同事,“万一我回不来,党费记得帮我交,家里人也别给组织添麻烦。”飞机一上天就出幺蛾子,速度表不亮,仪表板掉了一地,飞机颤抖得像老母鸡下蛋。
弃机跳伞最保险,可黄炳新一咬牙:“不能让大家十几年心血毁了。”硬是摸黑降落,飞机安全着陆,大家直喊牛。
运-8试飞时,邹延龄带着机组拼死挑战“大吨位失速”。
飞机慢到159公里每小时,比国外同类纪录还低13公里。
那会儿飞机飘得像泥鳅打滑,随时可能掉下去,机组小心翼翼地问:“还要减吗?”邹延龄咬着牙:“试!”飞机头一下子往下冲,12秒内改不回来就得完蛋。
邹延龄用力踩舵压杆,把飞机从鬼门关前薅了回来。
这一下,运-8的性能直接甩了老外一截。
有人调侃:“咱中国人开大卡车,比谁都稳!”
说到三代机,歼-10这架飞机能飞起来,雷强李中华他们可是下了死力气。
失速尾旋,那是“死亡禁区”,不少国家连碰都不敢碰。
雷强去国外学习,院长问:“你怕死不?”雷强一耸肩:“谁不怕死?可为咱中国飞机,豁出去!”回来后,雷强首飞歼-10。
按说绕场三圈就行,他非得多飞一圈。
落地后,地面的人差点没把他拉下来,问他咋这么大胆。
雷强哈哈一乐:“油还有,不飞白不飞!”李中华搞低空大表速试飞时,歼-10像疯牛一样往下冲,舱里吵得跟菜市场似的,速度都快追上子弹了。
地面指挥:“行了,减速!”李中华偏要再快点,差点没把人吓出心脏病,最后飞机稳稳落地,大家都松了口气。
他们说:“咱是三代机唯一‘零坠毁’的,谁敢信?”
歼-20首飞时,李刚的心情比过山车还刺激。
2011年1月11日那天,万众瞩目,他坐进飞机,心里直敲鼓。
机务小兄弟递上一瓶水,打趣道:“李哥,这水喝了保平安!”李刚笑骂一句,“你小子就会贫!”飞机升空那一刻,李刚知道,自己这一飞,开了中国隐身战机的头。
七年后,歼-20正式服役,成了中国空军的“2.0”符号。
运-20试飞员邓友明,每次试飞都像斗牛士进场,和极限死磕。
他说:“怕啥,咱就一个劲往前冲!”正是有这些人,咱中国的大型运输机才有了“零突破”。
大家可能不知道,70多年里,空军试飞员经历了三千多次空中险情,成功化解了四百多次可能机毁人亡的大事,有32人倒在了长空,岁数最大的也不过四十来岁。
试飞员滑俊有回差点掉下来,飞机像陀螺一样乱转,没动力飞了六分钟,舱里冷汗嘀嗒嘀嗒往下滴,滑俊死死咬着牙不肯跳伞。
人家说:“生死问题早就想明白了。”这股劲头,外人可能体会不到。
王昂和滑俊都是国防部亲自给授的“科研试飞英雄”。
一次,王昂在一万七千米高空做加力边界试验,突然双发停车,飞机像掉进沟里一样往下栽。
他死死盯着仪表盘,一边试着重新启动,一边接近迫降,最后两千多米才把发动机救活。
这种玩命的事儿,他们还碰过不止一次。
歼-10定型前,李中华专门啃“低空大表速”。
试飞那天,戈壁荒无人烟,飞机像脱缰野马直冲地面,舱里比庙会还热闹,大家都绷着神经。
飞机成功改平时,李中华直接破了中国载人飞机在大气层里的速度纪录,大家激动得直拍大腿。
这些人都说自己没啥高大理想,“一不为官,二不求财,就跳着早点让咱自家飞机飞出去!”技术员们半开玩笑:“咱们是蓝天铲雷队,天天跟天斗!”外人觉得这活忒危险,他们却觉得比斗地主还过瘾。
中国航空发展这些年,每一架新飞机背后都有个血泪史。
试飞队伍从小组变成方阵、荣誉不断叠加,不是靠吹牛皮堆出来的。
国际上曾有评论,说中国航空已经成了世界舞台上的顶流,搅动了全球平衡。
这话说得不假,谁让咱有一帮不服输的主儿?
从1952年组建部队,到歼-20、运-20飞上云端,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一架架飞机拔地而起,全靠这些玩命的兄弟姐妹撑起了中国的蓝天。
下回你抬头看见咱自家的飞机在天上翱翔,别忘了背后那些用命和汗水撑起中国航空的大人物,这才叫国之重器!
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得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