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变脸了! 这位刚和普京在阿拉斯加把酒言欢的美国总统,转头就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乌克兰:“别光挨打,要主动进攻俄罗斯本土! ” 更狠的是,他顺手把拜登拎出来骂了一通,说前任政府“只让防守不让反击”的政策太失败。 这话一出,国际政坛炸开了锅——要知道,俄罗斯早就把“攻击本土”划为核红线。 几天前还谈笑风生的“特普会”,瞬间被推到了悬崖边。
8月21日,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连发两条帖子,核心意思很直白:乌克兰如果只防守不进攻俄罗斯本土,这场战争根本赢不了。 他用体育比赛打比方:“再强的球队,只守不攻也赢不了球。 ” 他点名批评拜登政府限制乌军反击的政策,同时不忘自夸:“如果我是总统,战争压根不会发生。 ” 这段话被彭博社解读为美国对乌军跨境打击的“政治背书”。
俄方反应迅速而冷淡。 就在特朗普发帖次日,普京公开表示“隧道尽头有曙光”,暗示俄美关系仍有改善空间。 但紧接着,克里姆林宫直接泼了盆冷水:“谁说要和泽连斯基见面了? ” 俄方提出四条谈判前提:乌军撤出顿巴斯、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西方不得派维和部队进入乌克兰、领土问题可协商。 其中“不加入北约”被列为绝对红线。
战场上的火药味同步升级。 8月19日至21日,俄军向乌克兰中西部发射数十架无人机和导弹,重点打击能源设施。 哈尔科夫一度全城停电,利沃夫的天然气储存库被击中。 俄国防部承认,这是为了“制造谈判筹码”。 与此同时,俄军北部战线突然换帅——以强硬作风闻名的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上将接替拉平,负责防卫乌军可能突袭的库尔斯克方向。
乌克兰的反击同样犀利。 8月16日至17日,乌军用无人机锁定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乔夫中将的车队,致其重伤送医;同一夜,沃罗涅日州的利斯基火车站遭袭,14列军列延误。 更让俄方头疼的是炼油设施遇袭:乌军以低成本无人机瘫痪俄罗斯14%的炼油产能,引发多州燃油短缺。
特朗普的“变脸”早有预兆。 白宫内部人士透露,他在7月曾私下询问泽连斯基“能否打击莫斯科”,被解读为心理施压战术。 8月23日,《华尔街日报》曝光美国批准向乌出售3350枚空基增程导弹,六周内交付,欧洲承担主要费用。 这批导弹射程覆盖俄本土纵深,普京最担心的“远程打击能力”成为现实。
欧洲陷入两难。 德国防长抨击特朗普“把乌克兰领土当交易筹码”,法国和波兰推动对俄第17轮制裁,但匈牙利因石油管道遇袭导致供应紧张,对军援态度消极。 欧盟被迫启动1500亿欧元国防基金,试图摆脱对美依赖。
顿巴斯战场仍是死结。 俄军集结10万兵力猛攻顿涅茨克,但乌军仍控制该州30%土地,包括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两大枢纽。 泽连斯基公开驳斥俄方“已控制76%”的说法:“实际只有67%! ” 俄军每推进一公里都付出惨重代价,而乌军兵源和弹药短缺问题持续恶化。
三方博弈的底牌逐渐清晰。 特朗普需要向国内鹰派证明“对俄强硬”,军售订单还能让欧洲买单、美国数钱;普京借战场优势拖延谈判,等乌防线崩溃再谈条件;泽连斯基嘴上喊“绝不放弃顿巴斯”,私下被曝考虑“冻结冲突线”——这与乌政府早期立场相比已是重大退让。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