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2000多口人,书记成了“失踪人口”。你说这放在新闻标题上,是不是比网红塌房还炸裂?有人劝我别当真,咱村没书记照样转。可你见过哪个球队主教练一年换六个,球员还都笑嘻嘻的吗?答案只有一个:会计老李。全村的事,好像都能归结到老李那副皱巴巴的账本里,账本翻得比春晚节目单还勤。村民们有事没事找他唠嗑,修路、分地、米面油全归他。地还是那块地,合同还是那份合同,说丢就丢,丢了也没人心疼,反正“企业老板说以后补”,听起来比买彩票还玄乎。
有时候你真得怀疑,这年头村干部是“高危职业”,书记岗位,干了等于把自己扔进油锅里翻炸。上一个书记,年前还精神抖擞,转眼人都找不到。村头那棵老槐树下,三五成群地唠着天,谁也不提书记的事,提了就像踩了尾巴,大家一哄而散。你说这气氛,像不像去年世界杯上点球大战,没一个人敢上前点名。
线缆厂的合同,听起来挺高级,实际比小学生的寒假作业还容易丢。厂子老板年年过年给大家发点米面油,剩下的盈利糊里糊涂也没人问。你问合同哪去了?村干部换了三拨,档案那叫一个“神秘失踪”,线缆厂一脸无辜,村民们也就乐呵呵地收着米面油过年。说白了,大家都知道这里头有问题,但没人想捅破。你站在村口看一圈,谁都不想当出头鸟,书记当一天,掉十根头发,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村里年轻人基本都进城打工,剩下的老人每天早上广场舞,下午斗地主,书记是谁真没人在意。偶尔有个热血青年回来,说要干点大事,三个月不到就被“群众之声”熬得灰头土脸。村民的嘴,比弹幕还快,比抖音还尖,书记这个位置,活生生被喷成了“限量版体验卡”。你想当,大家都鼓励你“上啊”,真上了,第二天开始数你错漏。
其实,这局面不是我们村独有,你上头条、搜百度,发现全国各地都能找到类似的故事。书记变成了“短租房”,会计成了“包年用户”,村里的集体经济靠一个合同、一个厂子和一点点年终福利。村民们的日子,像开盲盒,大事小情都指望会计老李,老李也不矫情,谁来谁管,反正他见多了。你说这是智慧,还是躺平?有点像C罗踢球,明明还能冲锋陷阵,最后却成了场上的“精神支柱”。
有一回,大雪天,村口那棵槐树下站着仨老头,聊着聊着就聊到书记去哪儿了。有人说书记是“玄学岗位”,谁上谁糟心。有人憋了半天,来一句:“咱村没书记,照样每年分油米,谁在乎呢?”说完仨人都笑了,仿佛这村的事儿只剩下笑话和段子。
有意思的是,这合同的事村里早就见怪不怪。村干部轮换,合同丢失,大家都眼睁睁看着没谁去追。企业老板说“今年不赚钱”,村里就默认不收钱。有人私下吐槽,“这要搁足球场上,裁判都不敢这么黑。”可现实就是这样,没人想去当裁判,大家都当看客,场子照样转。
说到底,村里的故事比电视剧还扯。你想要制度,没人管;你想要福利,厂子说“看心情”;你想要公平,地还是那块地,十年没动过。村务会议成了老李的独角戏,有人调侃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书记”。这气氛,有点像NBA季后赛,主力全伤了,替补轮番上阵,场面却热闹得很。
偶尔我也琢磨,村里这摊事,真能靠一个书记翻盘?年轻人都不回来了,剩下的都在等米面油。村里小孩春节才回来一趟,走的时候眼神里全是“我再也不想回来”的决绝劲儿。你要说发展,没企业没项目,全靠老李撑着。村里的未来,听起来像足球评论员的口头禅:“一切皆有可能”,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可能”里藏着多少无奈。
有网友喜欢拿我们村和别的村对比,说我们这叫“无政府的自由”,人家那边至少还有规矩。可你真来体验一次,才知道自由和混乱往往只差一层窗户纸。有人说书记岗位是“社会实验”,谁能干满一年,谁就是“年度MVP”。可惜村里没人报名,大家都在等那个“传说中的救世主”。
你问我怎么看?其实我也说不准。村里这事,怎么转都绕不过老李那个账本。有人觉得习惯了就好,有人等着有人接班,还有人干脆不关心。村里的“书记魔咒”,到底啥时候能破?这就像看球赛,90分钟过去,补时也熬完了,比分还是那样——谁都不想先出头。
你要是也遇到过这种村里“奇观”,或者家乡有更离谱的故事,留言唠唠呗。也许你一句闲话,就能治好我这“书记失踪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