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山东老乡的兵器故事,真是老有趣了 ==
你说这人叫王忠心,咱们乡里人,纯正的安徽农村人,生在那个岁数,那会儿家里穷得叮当响,啥都没得,别说啥啥高学历了
他初中没念完就得帮家里干活,整天忙着喂鸡养猪,生活根本就像一锅咸菜
可他心里可有点不一样,心里那股子劲儿
== 他18岁就参军,走上导弹测控这条“路” ==
到了86年那会儿,18岁的他,咱说实话,家里穷得都快吃不上饭了
但他说啥也得出门闯一闯,就这么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参了军,进了火箭军那大队
选了个挺“高大上”的专业——导弹测控
这活儿可不简单,得懂得点高等数学、啥高能物理的,那些东西就像是天书一样,俺们这边说“像天上的星星”
但他可不怕,咬着牙一股劲儿啃
慢慢地就把这些“天书”啃得差不多了
== 从新兵到“老专家”,他这条路走得扎实得很 ==
刚开始,他也是从新兵做起,啥都不懂,慢慢摸索,结果很快就掌握了三种不同型号的导弹操作,整得像个“老鸟”了
还能精通19个不同的测控岗位
每天从早忙到晚,训练、排故、调试
执行过大大小小的任务有28次,从没出过差错,1300多次实装训练
那些数字听着挺枯燥,但背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苦练到深夜的成果
咱们村里的人都说,这样的兵可真厉害,带出来的兵有7个成了先进典型
== 他一直“卡”在军士长,没人理解他为何不升官 ==
你要问他这份工作为啥一直干到当下
其实,他的职位一直停在军士长那儿
有人觉得奇怪,技术这么牛
其实,他机会来了三回,他都放弃了升迁,自己找领导说:“别把我算进去
”说实话,这事谁都难办
挣扎过但他还是这么干了
老婆杨洪苗,经常在一旁笑着调侃,说:“你这胡子都长得老厉害了
”这话听着像家常话,可也点出了他的那份低调和坚守,从不追名逐利
== 第一次退伍,还是舍不得,硬是又回来干 ==
记得他第一次退伍,在99年春天,服满了13年兵役
村里人帮他找了份不错的活儿,他也试着过平民日子
可谁知道,部队那边规定变了,要中级士官,他一打电话
家里人劝他想想家庭,他摇摇头:“我就想干这行
”就这样,他又继续在部队里干,帮着调整编制,培训新兵
== 2016年那会儿,老兵又“救场”了 ==
到2016年,部队又出大事了,测控的骨干调走一半
那会儿,他已经快到龄了,准备休息了,行李都收拾好了,心里也打算好:就这样转身走人,可组织一喊“还得你带队”
他就主动请缨:“我还能多干几年
”领导一听,当然答应了
毕竟这事儿真得有人稳得住
期间,他还抽空写了本操作指南
老婆又笑他:“你这胡子越长越浓,职务还老样子
”他听了也就笑笑,继续埋头干活
== 他不是吹出来的,央视都报道他 ==
这人名气可不是乱吹的,记者还专门做过专题,家人看了都挺惊讶
原来咱们村的“王老兵”在部队混得风生水起
还拿过八一勋章,那可是军中“奥斯卡”级别的荣誉,还被评为全军爱军标兵、火箭军十大尖兵,带了29年兵,做了22年的班长,带出200多名骨干兵
咱说这份成绩,不得不佩服他脑袋瓜子灵光,还发明了“王氏学习法”,让新兵们化整为零,区域摸排啥的
== 一次发射故障,差点出大事,靠他救场 ==
有一次演习,导弹出了点小故障,时间又紧
结果他一步步排查,找到情况所在,及时解决掉了
你想想,这样的事,平常人都干不了
== 退休了,心里还是“老兵” ==
到2020年5月,他正式退伍,算算时间
虽说职位没啥变化,但荣誉堆得老高
退下来以后,偶尔还去部队转转,给年轻兵讲经验,生活也简单得很
想起他这辈子,农村出身,没啥高学历,却成了导弹专家,俺心里就琢磨:这不是靠啥“天赋”
就是那份对事业的死磕劲
== 他那份“忠心”,让人佩服死了 ==
很多人都追求升官发财,他倒好,把机会都让给年轻人
咱说这在当下社会,少见得很
但也挺让人琢磨:值不值得
他自己不说啥,就觉得当兵就得这样,不为名利
他的故事一传开,很多人都说他是真兵王
老婆那句话也成了经典:“你这外表变化大,心里一辈子都没变
”这人,真正的“铁血兵”,默默支撑着咱们国家的导弹事业
像个老山楂树一样稳稳当当的
社会上,很多人换工作就像换衣服,他一干了34年,这份忠诚就像那老房子
有人说他傻,但也有人说,他这份坚持
俺觉得,这份“忠心”老厉害了
结合之前的一些案例,这个观点可能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