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两栖部队最近出了一招大招——LCAC气垫登陆艇装载“海马斯”火箭炮和防空导弹车,在奄美群岛玩起了“蛙跳”式登陆。这套战术把导弹拆成几块,用气垫艇高速冲上滩头,然后在岸上拼装完毕就能发射。简而言之,这一招让敌人防不胜防:根本猜不到下一秒炮弹会从哪个岛屿飞过来。
这招藏着美日军事一体化的玄机也不小。在2023年“东方之盾”演习中,日本陆自的指挥官首次坐上了总指挥的位置,反倒是美军变成了副手。从表面上看,好像日本扛起了大旗,其实是美国在底下撑腰——防空反导、电子战这些技术核心,都是掌握在美军手里,日本冲到前面去当“人肉盾牌”。更引人注意的是,美日两国正在东京横田空军基地搞“联合部队司令部”,打算用三年时间把两个军方的指挥系统紧密连接在一起。将来,日本的F-35战机、宙斯盾舰啥的,全都得听美军调遣,这是动真格的合作。
LCAC气垫艇可是这场比拼中的绝对主角,它能在南海70%的海岸线直接冲上岸,而普通的登陆艇呢,顶多就能攻占个17%的硬地。
这款LCAC气垫艇的载重能力很厉害,能装下60吨,放一辆M1坦克或者150个士兵完全没问题。它搭载的四台燃气轮机,能让船速达70节,从离岸50公里的距离出发,只要十分钟左右,就能把导弹车打到滩头。去年美日“铁拳”联合军演时,LCAC直接从两栖舰上冲出来,顶着海浪,直扑岛礁,动作那叫一个凶猛。更牛的是美国新出的一款SSC气垫艇,载重提升到74吨,配备封闭式防弹运兵舱,而且还具备隐身性能,专门为高强度登陆作战设计的。
不过,LCAC这货也不是十全十美。发动机放外头,受点小子弹扫一下就能趴下;满载冲滩的时候,那扬起的尘土比楼还高,一眼就能看出位置;至于电子战和网络攻防这些细节活,几十次演习下来,美日军队都吵得脸都通红。早早的,这些短板就被解放军盯上了。
解放军的反制措施早就准备好了。东部战区72集团军去年在闽南场地练得那叫一个“风起云涌”,各种复杂海况下装载、卸载操作一气呵成,履带步战车直接冲进登陆舰,顶着风浪上滩比坐公交都顺溜。专家宋忠平一语点破:新型两栖攻击舰配备075,加上野牛气垫艇这类庞然大物(载重150吨,能顶三辆99A坦克),登陆速度快上几倍,真不是说着玩的。
未来的绝招会更厉害。解放军研究的“动态精准指挥”系统,主要靠着战场上的大数据实时分析,精准抓住敌方防御的漏洞。无人机组成的蜂群先行“扫荡”,水下滑翔机在暗中排雷狙击,接着机器人扛着炸药包帮忙清障——这一串操作下来,滩头地点几乎变成无人区了。去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舰载电磁炮更牛:射程达400公里,专门对付各种冲滩用的气垫艇。你跑得再快,LCAC也跑不过电磁炮砸来的钨合金弹丸的速度。
美日那“远征前进基地”战术,其实就是借着小岛当作弹药的跳板。不过,解放军早就把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手段摆在桌面上了:东风-21D直指大型舰船,鹰击-12专门对付气垫艇,配合北斗卫星织成的天罗地网——这南海的局势,要是有人贸然进来,嘴都得被塞满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