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急着找美国,希望能在自己家门口联合生产“标枪”反坦克导弹,甚至想紧急采购一批。这话从印度国防部高级消息人士嘴里说出来,听着是信誓旦旦,声称既能应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威胁,又符合“印度制造”的宏伟蓝图。可明眼人一看,这哪是什么主动出击,分明是近期军事上吃了大亏,实在没辙的“病急乱投医”。
边境惨败:T-90S被打懵
说起来,印度国防部之所以急到这份上,根子就在今年5月那场边境冲突。印度的主力T-90S主战坦克,在那次遭遇战中,被巴基斯坦新列装的VT4坦克压得死死的。
那场仗,T-90S在火控、机动性上本来就吃亏,到了夜战和远程打击,更是完全没了还手之力。印军坦克兵被VT4打得找不着北,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脸打得,响彻云霄。之前印度军方还对自己的国产化路线“嘴硬”,这下直接被现实打回原形。所以,他们才火急火燎地加速了与美国就“标枪”导弹的谈判。
到了7月17日,印度直接向美国递交了联合生产请求,生怕晚一步。这急切劲儿,跟他们自己那些“不争气”的国产货形成鲜明对比。
就拿那个号称“国产”的“纳格”导弹来说,折腾了二十多年,直到2023年才宣布完成“高原测试”,可离真正列装部队,那还远着呢。
还有今年年初测试的“Amogha-3”反坦克导弹,射程勉强2.5公里,结果热成像和攻顶功能还不稳定。印度人想靠自己造反坦克武器?看来是彻底“掉链子”了。
“标枪”魔力:难掩核心壁垒
那么,“标枪”导弹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印度如此眼红?它“发射后不管”,加上那手“攻顶绝活”和极强的隐蔽性,确实是反坦克利器。
俄乌冲突里,这玩意儿命中率接近90%,最大射程4.75公里。对急于提升反坦克能力的印度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稻草。印度国防部高级消息人士也放出话来,谈判进展顺利,就为了“确保作战准备”和“减少对外依赖”。
但问题是,美国真会把压箱底的核心技术拱手相让吗?外部军事分析人士“观律鸣法”就直言不讳:美国对核心技术那叫一个“严防死守”,只卖成品,技术一律封锁。
连印度想买个F-35战斗机都摸不到核心技术,更别提“标枪”这种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命脉了。想在本土联合生产?恐怕也只是个组装厂。
毕竟,印度军工业的底子薄弱,导引头、双推力发动机、高温材料这些关键部件还得看别人脸色。就算搞了“联合生产”,核心玩意儿还得从美国进口,跟直接买有啥本质区别?
战术陈旧:体系碾压下的无奈
印度想靠“标枪”翻盘,可对手巴基斯坦的军事现代化,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层面了。巴方列装的VT4主战坦克,已经超过300辆,未来还要增加到674辆。
这些VT4,光火控、装甲和机动性就甩了印度的T-90S好几条街。更要命的是,巴基斯坦已经把VT4整合进了一套完整的“侦-打-防”作战链。
预警机、无人机、歼-10CE战机,加上红旗防空系统,巴基斯坦已经形成了一套强大的“合成化作战能力”。更狠的是,VT4A1升级版还加装了“穹顶式主动防御系统”,专门用来拦截“标枪”那种攻顶弹药。
这下,区区4.75公里射程的“标枪”,在这样的体系对抗下,作用能有多大?印度军队的战术思维,在不少人看来,还停留在上世纪“坦克对坦克”的阶段。
他们从世界各国买来一大堆装备,俄制、法制、美制、自制混杂,数据不兼容,协同指挥更是难上加难。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印度军事体系整体的落后。
一边急着向外求援,另一边,印度在战略层面却玩起了“火”。就在7月20日,印度试射了“大地-2”和“烈火-1”导弹。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放出话来,正在研发具有“先发制人”意图的“烈火-5”钻地弹。
这玩意儿号称8吨战斗部,8倍音速,听着就让人心头一颤。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最近跟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通电话,也专门提到了要加强两国国防合作。
可外部军事分析人士看得清楚,这种高调展示战略导弹肌肉的行为,根本弥补不了常规力量的短板,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巴基斯坦也是有核武器的国家,核资产早就分散部署了。
印度这时候还叫嚣着“先发制人”,在核背景下,这无异于玩火。一旦出现误判,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印度这次急吼吼地求购“标枪”导弹,不过是他们军事技术和战术理念双重困境的一个缩影。与其把希望全寄托在购买或有限组装外来“神药”上,不如先好好看看自家国产武器的瓶颈,以及那套老旧的战术体系。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病急乱投医”,非但拿不到真正的核心技术,还可能因为那些充满攻击性的导弹研发,把地区局势搞得更糟,最终把自己推进更大的战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