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TMGM官网:美联储政策人事博弈 降息压力与独立性挑战能否平衡?
发布日期:2025-07-27 08:53:33 点击次数:149

TMGM官网据悉近期,围绕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与领导层更迭的博弈持续升温。特朗普政府加大对美联储施压,要求启动降息并推进现任主席鲍威尔的继任者遴选程序,而美联储内部则强调 “降息需保持耐心”,市场对 9 月政策评估的预期与通胀压力形成微妙平衡。这场政治干预与央行独立性的角力,正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变量。

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施压已从单纯的政策主张演变为系统性博弈。一方面,特朗普公开指责鲍威尔 “管理不善”,并以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超支为由发起问责,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迫使其提前离职。另一方面,白宫启动鲍威尔继任者遴选程序,潜在候选人包括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等更倾向降息的人选。这种 “双重施压” 策略既试图影响当前货币政策,也为未来政策转向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施压逻辑与财政扩张需求紧密相关。白宫希望通过降息降低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同时配合 “大而美” 税收与支出法案刺激经济。然而,这种政策组合可能加剧通胀风险 —— 若在经济基本面无需降息时采取行动,可能引发市场对美元信用的质疑,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反而加重财政负担。

面对政治压力,美联储展现出显著的独立性韧性。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明确表示 “降息需保持耐心”,并指出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可能缓解关税冲击。这一观点与美联储整体立场一致:6 月点阵图显示,19 位官员中有 7 位支持年内不降息,8 位支持降息两次,较 3 月分歧进一步扩大。

美联储的谨慎源于对通胀风险的警惕。当前美国核心 PCE 通胀率为 2.5%,而关税政策可能推动年底核心通胀升至 3%。鲍威尔多次强调,关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存在传导滞后,需等待夏季数据验证。这种 “数据依赖” 策略虽可能错失短期刺激窗口,但有助于避免重蹈 2022 年通胀误判的覆辙。

不过,美联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理事沃勒等官员认为关税影响有限,主张 7 月降息,而柯林斯等则强调需观察企业利润率和消费韧性对价格传导的缓冲作用。这种分歧折射出货币政策在 “滞胀” 风险下的两难:既要防范通胀反弹,又需应对经济放缓。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呈现动态博弈特征。当前利率期货显示,9 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约为 36.2%,但高盛等机构认为这一门槛较高,需满足通胀超预期下行或失业率快速上升等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短期降息预期降温,但长期宽松趋势未改 —— 市场预计 2025 年全年降息幅度可能达 75-100 个基点。

这种预期分化与多重不确定性交织:一是关税影响的具体路径,例如家电、汽车等行业已出现价格传导,但企业通过压缩利润缓解终端价格上涨的能力仍需观察;二是劳动力市场的韧性,5 月非农就业超预期但时薪增速放缓,显示供需同步收缩;三是美联储领导层变动的潜在冲击,若鲍威尔提前离职,可能引发市场对政策连贯性的担忧。

此次博弈并非孤例。历史上,尼克松政府曾通过舆论施压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最终导致通胀失控。当前特朗普政府的策略与之相似 —— 通过制造 “正当理由” 削弱美联储公信力。这种政治干预可能动摇美元信用根基,正如摩根大通 CEO 戴蒙警告的,“美联储独立性至关重要,干预可能适得其反”。

制度层面,美联储的独立性设计面临考验。尽管法律规定主席任期至 2026 年 5 月,但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翻修项目等 “技术性问题” 制造罢免借口。若成功,将开创总统干预央行人事的先例,长期损害美联储政策可信度。

当前的美联储博弈本质是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碰撞。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施压实现短期政策目标,而美联储坚守独立性以维护长期经济稳定。这场角力的结果不仅关乎美国经济走向,更将检验现代央行制度的韧性。正如历史所示,货币政策的政治化往往伴随巨大风险,而美联储能否在压力下保持理性,或许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平稳度过 “滞胀” 迷雾的关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