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防空系统突然爆发,F-35战机瞬间坠落,以色列的“不败神话”被撕破! 内塔尼亚胡为何误判了伊朗实力? 沙特等国竟集体支持死对头伊朗? 特朗普原本“强硬威胁”却改口拖延,直到突袭核设施才挽回面子? 这一切都在短短10天内扭转中东格局,究竟是谁踩错了火药桶?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试图复制“闪电战”斩首战术。 内塔尼亚胡自信满满,以为伊朗会像前两年那样退缩,这一次完全失算了。 伊朗防空系统即时启动,拦截了多枚导弹。 6月18日,伊朗官方发布视频,显示4架以色列F-35战斗机被击落,同时摧毁了十几架无人机这些证据经过法新社独立验证,内塔尼亚胡连续否认三次也无济于事。 ,伊朗首次公开使用“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400公里,覆盖以色列全境。速度达15马赫的导弹远超以色列“箭-3”反导系统12马赫的拦截极限,难怪以色列媒体惊呼:“加沙的危机可能重现特拉维夫! ”
以军的溃败并非孤立事件,胡塞武装的协同攻击加剧了以色列的困境。 作为伊朗最可靠的盟友,胡塞在6月21日警告:如果美国介入,所有红海的美国船只和军舰都将成为目标。 回顾2024年,胡塞已袭击红海商船87次,导致该地区航运保费暴涨500%,苏伊士运河通行量骤降45%(劳合社周报数据)。 这还没完,伊朗禁网期间抓到多名摩萨德间谍,他们因使用SIM卡暴露行踪,在伊国内策划的恐怖袭击次数大减。 难道以色列引以为傲的情报网也被打残了?
眼见冲突升级,中东经济命脉受到直接威胁,海湾国家态度剧变。 6月20日,沙特、埃及等21国发布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过分行为”,呼吁停火止战。 原因很直接:伊拉克真主旅早在6月15日发出警告,若美军介入,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这两个海峡控制全球石油海运的30%,日通行量超500万桶原油,伊朗曾多次在此预演封锁行动。 结果,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月20日单日飙升8%,创2022年以来最大涨幅。 沙特阿美股价下跌12%,市值蒸发2100亿美元(路透社报告)。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在6月14日与伊朗外长通话时表态支持伊斯兰国家,内部是否乐见伊朗被削弱? 毕竟两国从2016年断交到2023年才复交,背后是多年深仇:2019年胡塞攻击使沙特石油日产量减半,中国斡旋才促成和解。 这次沙特竟不选边站,只为自保石油收入。
特朗普政府的应对动摇,暴露美国资源的短板。 6月19日,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宣布特朗普将推迟两周考虑是否出兵,而之前特朗普强硬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 是什么让美国突然退缩? 首先是武器生产危机:中国2024年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削减40%,导致美国“标枪”导弹产量下降35%(五角大楼2025Q1数据)。 同时,美国国债利息占财政收入升至17%,高额美债迫使特朗普务实外交,聚焦印太而非中东。 大国外交制衡:俄罗斯在6月19日提供伊朗人道援助,警告美国军事介入会带来“无法预料后果”,普京6月20日更公开支持伊朗发展和平核能。 而在6月18日,特朗普紧急召见巴基斯坦元帅穆尼尔,想探听中国是否通过巴方向伊朗运武器。 中国外长王毅在6月19日例行记者会强调“大国应发挥建设性作用”,直接点明美方错误。 难道内塔尼亚胡把美国的“免费饭票”快用尽了?
特朗普的改口背后是失控焦虑,最终用突袭行动挽回颜面。 6月21日,他在电视讲话中宣布,美军已清除伊朗三处核设施,并要求伊朗讲和。 这看似强势一击,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随即回应:幸好提前疏散核材料,避免了核污染。 美方行动虽有威慑,美国还在6月18日向中东输出大量血浆,数量堪比海湾战争时期(美红十字会记录)。 特朗普原计划拖延两周,却因以方不买账而提前出手内塔尼亚胡甚至在6月20日宣传伊朗二度刺杀特朗普失败的事,威胁白宫尽快选边。 冲突已拉高全球风险,原油价动乱持续牵动各国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