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西安供暖启幕:暖流中的民生温度与待解之题
发布日期:2025-11-24 11:40:57 点击次数:197

一、供暖如约而至:政策落地与缴费便利化

11 月 15 日清晨,西安高陵维也纳小区的居民王女士摸了摸暖气片,久违的温热让她松了口气。这一天,这座古城正式开启 2025-2026 采暖季,按照《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规定,供暖将持续至次年 3 月 15 日。热力公司的提前调试,让不少小区在正式供暖前已实现 “暖管”,这一点在网上收获不少好评:“今年暖气热得早,比去年提前了三天,物业还发了测温提醒”(来自西安本地论坛评论)。

缴费便捷度的提升成为显著亮点。西安瑞行集团、泾北热力等企业推出的微信公众号缴费系统,只需绑定房屋信息即可完成支付,解决了老年居民排队难题。泾北热力联合西安银行推出的 “缴暖费立减 10 元” 活动,更吸引大量用户参与,有网友晒出缴费截图:“线上缴费一分钟搞定,还省了杯奶茶钱”。临潼区绿源热力则在老旧小区设临时收费点,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充值,居民李大爷在评论区留言:“不用跑远路,物业门口就能办,服务比以前贴心多了”。

二、室温 “温差”:老旧小区的供暖之困

暖流之下,部分小区的 “低温烦恼” 仍在发酵。灞河西航花园小区的杨先生家中温度计显示 15℃,卫生间管道仅微热,他在华商网投诉平台直言:“室外六七度都这样,寒冬来了可怎么办?” 记者走访发现,该小区 26 年房龄的串联式管道老化严重,漏点遍布,部分业主私改管道加剧了热循环失衡。同小区刘女士的遭遇更具代表性:“孩子冻得裹棉袄,年年反映年年没解决,去年只缴了 60% 费用,今年干脆停缴了”。

这类问题并非个例。碑林区西铁小区居民在社交平台抱团维权:“铸铁暖气片堵得水流不动,改造要入户却有邻居不同意,整栋楼都受牵连”。随着西安集中供热面积增至 4.21 亿平方米,“近热远冷” 的水力失衡问题愈发凸显。有网友总结规律:“离换热站近的楼穿单衣,远的楼得盖厚被,同一小区差出 5℃”。更令人无奈的是检测争议,有居民曝光:“热力公司来人就贴暖气管测温,说达标了,可客厅温度计明明只有 16℃”。

三、费用争议:空置费与计费方式引质疑

30% 空置费成为供暖季的热议焦点。根据规定,停暖用户需缴纳基础热费,这让长期外出的市民难以接受。网友 “长安客” 发帖质疑:“全年不在家,壁挂炉自己供暖,凭啥还要交几千块空置费?这不是变相收费吗?” 更棘手的是西航花园这类串联管道小区的特殊情况 —— 单独住户无法停暖,杨先生就因 “去年用水超 1 吨被认定有人居住”,不仅被拒停暖,还需补缴 70% 欠费,他在评论区愤怒表示:“暖气不热要全额缴费,想停暖还没资格,哪来的道理?”

按建筑面积计费的方式同样引发不满。未央区张先生算了笔账:“阳台没装暖气片,厨房也只有一组,却要按 120㎡全额缴费,每平米 5.8 元,多掏了近 200 元冤枉钱”。有网友对比外地政策:“青岛按使用面积算,郑州推行分户计量,西安啥时候能改改?” 这种 “收费与服务不对等” 的落差,在温度不达标小区尤为突出,有居民直言:“缴着全额费,享受着低保温,性价比太低了”。

四、破局之路:协商改进与民生期待

面对争议,部分解决正在推进。西航花园的问题经媒体曝光后,新港供暖公司承诺上门排查,对温度不达标用户按比例收费,杨先生接到工作人员电话后坦言:“能协商就是进步,但更盼着彻底换管道”。泾北热力则通过公众号实时更新维修进度,网友反馈:“报修后两小时就来人了,虽然是小问题,但响应速度值得夸”。

更深层的改进需求仍待回应。针对 18℃达标线,有老年网友呼吁:“我们关节不好,20℃才舒服,能不能像北京那样分人群调整?” 对于老旧管网改造,业内人士在评论区建议:“政府需加大补贴力度,同时建立住户协商机制,避免少数人阻碍整栋楼改造”。而分户计量的普及,则被多数网友视为 “解决计费争议的根本办法”。

五、暖流背后的民生考题

供暖季的 “冷暖不均”,本质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考题。当西安的供热版图不断扩大,老旧设施与新需求的矛盾、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需求的差距愈发明显。网上的每一条评论,都是民众对 “温暖权益” 的真切诉求 —— 既需要热力公司优化服务响应,也需要政策制定更贴合实际。

正如网友 “古城暖阳” 所言:“暖气热不热,不仅看管道温度,更看民生温度”。这个供暖季,西安的暖流已启程,而那些待解的问题,正等待着更扎实的答案。

点个关注再走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