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又停摆了。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80万公务员被迫无薪工作,还有130万人在家"休假"——薪水?遥遥无期。医院停诊、公园关门、签证停办,这些看似遥远的词汇,正变成普通美国人生活中的切肤之痛。而国会山里,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大佬们,还在为一道边境墙的预算吵得面红耳赤。这场闹剧背后,到底是原则之争,还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赌博?
表面看,停摆是因为钱。总统要56亿修墙,国会只肯给13亿,双方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但往深里琢磨,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修墙真要这么多钱?未必。关键是,这道墙已经成了象征,成了两党争夺选民眼球的"金字招牌"。一方喊着"保卫国家安全",另一方叫着"反对种族主义",口号喊得震天响,可谁真正在乎那些拿不到薪水的普通公务员?谁又在乎那些等着领救济金的低收入家庭?
政治这东西,从来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期选举刚过,新一轮大选的锣鼓已经敲响。这个时候示弱,等于政治自杀。于是,双方都咬紧牙关硬撑,看谁先眨眼。政府停摆?正好!对共和党来说,可以塑造"强硬保卫边境"的形象;对民主党而言,则是展示"抵抗暴政"的舞台。受苦的老百姓,反倒成了他们政治表演的"道具"。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这次恐怕是"两虎相斗,百姓遭殃"。
再说透一点,政府停摆在美国早已不是新鲜事。过去四十年,停了足足21次。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因为这套制度设计本身就有漏洞。预算案通不过,政府就关门,这本意是给施压的手段,现在却成了常态化的政治武器。更妙的是,每次重新开门后,停摆期间的工资还得补发——合着纳税人最后还得为政客们的任性买单?这买卖,怎么算都是老百姓吃亏。
不过这次停摆有点不同。时长破纪录了,影响也更深远。机场安检排长队,食品安全检查暂停,连结婚证都领不了。普通人才是最惨的。联邦雇员中,八成住在华盛顿以外地区,很多人是普通工薪阶层。没薪水,房贷怎么还?孩子的学费怎么办?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在政客们高谈阔论的"原则"面前,轻如鸿毛。
看看这场闹剧,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第一,政治不能变成"斗气"。为反对而反对,最后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家治理是精细活,不是小孩子赌气。第二,老百姓不是谈判的筹码。拿民生当赌注,这赌局太残忍。第三,制度漏洞该补了。"政府停摆"这把刀,用多了迟早伤到自己。最后,媒体也别光看热闹。既要监督权力,也要揭露这种"政治表演"的本质。
说到底,这场停摆暴露出美国政治的深层次问题。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政治作秀重于民生疾苦。当自由女神像脚下的博物馆都因缺钱而关闭时,这个自诩为"民主灯塔"的国家,是不是该好好照照镜子?政府停摆终会结束,但裂痕如何弥补?信任如何重建?这些问题,比边境墙高几米,重要得多。夜色中,白宫和国会山的灯光依然明亮,可照亮这个国家的方向了吗?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