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聊聊《水浒传》哈,这里头最受读者喜欢的两位好汉,头一个肯定得是鲁智深。这人身上那股侠气可足了,路上见到不公平的事儿,那必须得吼一嗓子,直接就上去管,为人特别实在,一点不装。再一个就是武松,武松最让人夸赞的就是他这人硬气,做事干脆,恩怨分明。为了给哥哥报仇,他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就这份骨气,谁能不佩服呢!
这两位在书里那么受读者喜欢,可最后都离开了梁山队伍,跑去出家当和尚了。不过这待遇可不一样啊,鲁智深出家后,宋江三番五次地去看他,还一个劲恳请他回梁山。但鲁智深果断拒绝了,宋江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去。再看武松,他断臂出家后,梁山那边压根没一个人去看望他,就好像把他给忘得死死的。为啥会这样呢?原著里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圈子不同
梁山这地方,其实有好多小圈子,毕竟只要有人的地儿,就有江湖那一套。武松是在二龙山落草的,他们那个小圈子的人有杨志、史进、鲁智深、孙二娘、张清、施恩。你看这鲁智深也出家了,出了家那就是和尘世断了联系,肯定不会去看武松了。杨志呢,生病死了;史进和孙二娘夫妇在征讨方腊的时候也都战死了。这么一来,武松身边基本没朋友了。
还有柴进,以前和武松有过往来,可两人闹得不愉快,所谓 “升米恩,斗米仇” 嘛,武松在柴家庄住的那一阵子,可恨透柴进了,两人关系彻底掰了,柴进自然不会去看他。武松虽说武艺高强、重情重义,可在梁山上真正算得上铁哥们的没几个。这也和他脾气有关,武松脾气大得很,别人一句话不对他胃口,立马翻脸,就喜欢听顺耳的话,得让人捧着他才行。
第二个原因,是武松断臂后失去价值了
梁山这就是个现实的地方,就拿梁山好汉排座次来说,表面看着是挺公平,其实就是看和宋江关系好不好来定位置的。跟宋江关系铁的,排名就高;宋江不喜欢的,排名就低得可怜。武松断臂后,宋江直接就说他没用了,这下他在梁山就没啥价值了,谁还愿意搭理他啊。顺便说一句哈,在原著里,方腊可不是武松抓住的。武松断臂后,宋江就说他废了,把他安置在寺庙里,后面基本就没武松啥事了。方腊实际上是被鲁智深抓住的,智真长老有四句预言,其中就有 “遇腊而执”,鲁智深就因为抓住方腊立了大功,所以出家后,宋江老是带人去看他,还想劝他回梁山,可鲁智深根本不领情,拒绝得那叫一个决绝。
第三个原因,是武松得罪好多人了
好多人把招安这事儿都怪到宋江头上,确实宋江一门心思推动招安,这没得说。但实际上,招安其实也代表了梁山大多数人的想法。
梁山高层基本上都是招安派,像卢俊义、吴用、秦明、林冲、花荣、关胜、呼延灼、杨志这些人都是。他们为啥拥戴宋江呢?就是因为宋江承诺了最后要招安,毕竟古人都看重名声嘛。好多人觉得林冲性格太软弱,可他杀王伦的时候,还有在战场上杀敌的时候,那可勇猛着呢。林冲和宋江本质是一类人,都是坚定支持大宋朝廷的。
原著里林冲还好几次说王伦就是个科举没考上的穷酸文人,说话那语气,满满的不屑,一副高高在上瞧不起人的样子。林冲能容忍高俅,就因为高俅是太尉,林冲打心眼里支持朝廷,愿意服从上级领导。王伦连官场的边都没摸到,林冲这种体制内养成的优越感,让他觉得王伦敢为难自己,简直是奇耻大辱。武松公然反对招安,这可就影响了梁山大多数高层的利益,就连曾经的大哥宋江,对他都很有意见。所以武松出家后,自然没人愿意去看他了。
我个人总结一下哈:
上面说的这三点,就是为啥武松断臂出家后没人去看他的主要原因。梁山这 108 位好汉,虽说整天喊着义气为重,可实际上好多人都是奔着名和利去的。梁山内部歧视链可严重了,像那些从官场来的好汉,看不起曾经当土匪的;当土匪出身的,又瞧不上开黑店、当扒手的。
就说时迁吧,以他那本事和立下的功劳,排进前 50 完全没问题。就因为他是扒手出身,被大家看不起,结果在梁山只排到第 107 位,晁盖当初甚至都想杀了他。由此可见,梁山这个江湖可现实了,武松反对招安,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要不是当初二龙山的人团结又有势力,他估计早就被收拾了。现在他断臂出家后,没人趁机欺负他就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