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的台北闷热难耐,胡宗南的书房里电风扇吱呀作响。
这位曾经的"西北王"盯着墙上那张泛黄的作战地图,突然抓起酒杯狠狠摔在地上,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哈哈哈...原来连美国人都打不过他啊!"这声大笑把门口的老部下吓了一跳,他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位老长官怎么突然发疯似的笑起来。胡宗南抹了把脸,指着地图上陕北的位置:"当年老子二十万大军都搞不定他,现在连美国佬都在朝鲜吃瘪,这彭德怀真他娘的是个人物!"
时间倒回1936年的冬天,黄土高原上寒风刺骨。胡宗南骑着德国进口的高头大马,身上笔挺的将校制服一尘不染,脚上的皮靴擦得能照出人影。他对着身边参谋们拍胸脯保证:"三个月内要是剿不灭赤匪,老子把姓倒过来写!"谁能想到山城堡一仗就让他栽了个大跟头。彭德怀那帮人穿着破棉袄,脚踩草鞋,硬是把他的德械师耍得团团转。那天夜里大雪封山,胡宗南的王牌七十八师钻进山沟就再没出来,连个报信的都没跑掉。第二天清点战损时他气得直跺脚:"他奶奶的,这仗打得真窝囊!"
1947年进攻延安那会儿,胡宗南可是下了血本。二十万精锐部队,飞机大炮要啥有啥,就等着在老头子面前露脸。结果彭德怀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带着部队往山沟里一钻,跟他玩起了捉迷藏。最气人的是青化砭那仗,胡宗南派三十一旅去探路,结果两小时就被包了饺子。更绝的是蟠龙镇那出戏,趁着国军主力出去扫荡,彭德怀带人把粮库给端了,四万袋面粉连锅端走。胡宗南在指挥部气得直跳脚:"这帮土八路是属耗子的吗?怎么抓都抓不着!"参谋们都不敢吱声,心里嘀咕:人家是地头蛇,咱们是外来户,这仗怎么打都是输。
1949年扶眉之战算是彻底把胡宗南打服了。老蒋在南京一天三封电报催他反攻,他硬着头皮凑了二十万人马,还拉上马家军助阵。结果彭德怀早就在那儿等着他呢,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的部队包了饺子。那天正好下大雨,国军的坦克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成了活靶子。仗打完清点人数,胡宗南差点背过气去——三大主力全交代了,自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往汉中跑。从那天起,"西北王"的名号就成了笑话。
退到台湾后,胡宗南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研究战例。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特别关注志愿军的打法。上甘岭战役那会儿,他天天守着收音机听战报,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这战术怎么跟当年彭德怀在陕北用的如出一辙?有天夜里他对着地图琢磨到天亮,突然一拍大腿:"好家伙,原来老子当年是被未来志愿军的战术给收拾了!"想通这茬,他心里那点不服气突然就烟消云散了。
有天晚上他请几个老部下喝酒,三杯下肚就开始掏心窝子:"当年在西北,总觉得是运气不好才输给彭德怀。现在看朝鲜战场,美国佬的飞机大炮比咱们当年阔气多了,不照样被揍得鼻青脸肿?"老部下们都不敢接话,只见他仰脖子又灌了一杯:"认了认了,这彭德怀是真有两把刷子,咱们输得不冤!"说完自己先笑起来,只是那笑声里多少带着点苦涩。
书房墙上那张作战地图已经挂了三年,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蓝箭头记录着他和彭德怀的每一次交锋。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胡宗南就站在地图前发呆,仿佛又回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可惜啊,历史没有如果,他这辈子注定要活在彭德怀的阴影下了。不过话说回来,能跟这样的对手过招,倒也不算丢人。想到这儿,他又给自己斟了杯酒,对着虚空举了举杯:"彭老总,这杯敬你!"
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无任何不良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