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茶香涤蛊:论江俊涛《埥净茶歌》中的历史重构与人文精神
发布日期:2025-08-18 09:05:11 点击次数:81

在当代历史小说的创作谱系中,江俊涛的《埥净茶歌》以独特的叙事姿态和深邃的文化观照,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瑰丽而厚重的唐代社会图景。这部小说不仅延续了作者一贯的“茶文化”书写传统,更通过太子李旭轮的民间历险,将历史传奇、反腐叙事与茶道哲学熔于一炉,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文本张力。

当鎏金铜漏滴落大唐盛世武皇当政时的第一缕晨光,长安城的朱雀大街还氤氲着胡商驼队的异域香料,而太极宫深处的暗流已悄然改写着帝国的命运。江俊涛以手术刀般的笔触剖开盛唐的华丽袍服,让读者透过《埥净茶歌》中那只刻有“埥净”二字的建盏——这件串联起太子微服案、盐铁贪腐案与宫廷茶宴的器物,窥见一个被茶汤浸润却暗藏血色的权力场。

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对宏大叙事的沉迷,作者巧妙地将茶道“和敬清寂”的哲学,转化为对权力腐败的隐喻性批判:当李旭轮在民间发现贡茶背后的人命交易,当煎茶老妪以残叶烹出“埥净”真意,那些被正史忽略的庶民智慧与体制性溃烂,便如茶沫般在文本表层浮沉,最终在读者心头凝成一声跨越千年的慨叹。

一、历史叙事中的“祛魅”与“赋魅”

江俊涛对唐代“群蛊”事件的文学重构,体现了历史小说创作中“祛魅”与“赋魅”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作者以严谨的考据精神还原了南建县的地理风貌与蛊毒文化,如《埥净谣》与埥净茶的制作工艺,均呈现出鲜明的历史质感;另一方面,又通过“茶解蛊毒”的设定,赋予传统茶文化以超自然的救赎功能。这种处理既消解了历史的神秘性(如对蛊毒的科学化解释),又通过茶与蛊的对抗关系,重新建构了民间信仰的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对武则天的塑造跳出了传统史观中“铁腕女皇”的窠臼,其“以茶养廉”的政治主张,实则是作者对封建皇权的一次温和批判。茶在这里成为权力监督的隐喻——正如埥净茶能涤荡蛊毒,清明政治亦需以民本思想为根基。

二、人物塑造的“民间性”突围

姚珻娘这一小说人物的成功塑造,标志着江俊涛对历史小说人物谱系的突破。不同于传统叙事中“救赎者”的被动定位,茶女姚珻娘既是蛊毒事件的直接对抗者,又是太子李旭轮价值观重塑的关键推手。她的“巧手”不仅体现在制茶技艺上,更在于对权力本质的洞察。例如,她引导太子收集贪官证据时那句“茶要沸水才出味,人经苦难方知廉”,巧妙地将茶道哲学与政治伦理相勾连了起来。

而李旭轮的成长轨迹,则构成另一重叙事逻辑:从流落民间的皇嗣到“以茶养廉”的践行者,其转变并非依靠宫廷权谋,而是通过民间视角对官僚体系的体察。这种“底层启蒙”的叙事策略,使小说超越了简单的“反腐剧”框架,触及权力合法性的深层命题。

三、文化符号的现代性转译

《埥净茶歌》最富创造力的部分,在于对“茶”这一文化符号的现代性转译。埥净茶不仅是解毒良药,更被赋予“祛除心灵蛊毒”的象征意义。书中反复出现的“茶歌”意象——如《埥净谣》与民间传唱的呼应——实则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致敬。

这种转译在小说结构上亦有体现:蛊毒事件推动情节,茶文化则贯穿主题。例如,贪官施蛊的阴谋与茶女救人的善行形成二元对立,而最终“茶胜蛊”的结局,既是对正义的文学化表达,也是对“文化疗愈力”的隐性礼赞。

作家江俊涛以《埥净茶歌》完成了一次对唐代历史的创造性阅读,他剥开史册的尘埃,在“群蛊”与“茶歌”的叙事缝隙中,注入对权力、人性与文化的当代思考。这部小说如一杯埥净茶,初饮是传奇故事的醇厚,回味却是历史批判的苦涩——而这,或许正是优秀历史小说应有的质地。

当江俊涛用《埥净茶歌》的笔触搅动盛唐的茶烟,他其实也是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小说的最后,那盏被遗忘在宫墙角落的埥净茶,其冷却的茶汤或许正映照着当代读者的面孔——我们与历史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凝视,而是彼此映照的镜像。在算法推送的碎片化阅读时代,这部小说提醒我们:真正深刻的历史叙事,应当如茶般耐人寻味,既能浸润当下的心灵,又能沉淀成未来的文化基因。那些被作者刻意保留的“叙事缝隙”,恰似茶盏中悬浮的茶叶,留给读者以填补的空间,让每个时代都能在其中发现属于自己的解读。(作者:梁柱)

账号主人简介:

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山西长治人。网络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网络文学研究学者、资深网络文学编辑、资深出版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会员,北京评协理事、第一届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太原市杏花岭区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十届网络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已创作23部专著,其中4部已出版,7部被录制为有声小说,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评论作品130余篇,创作总字数超过2100万字,代表作《面食世家》《永远的纯真年代》《网络文学十六讲》《网络文学生态新变》。先后上榜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潜力价值榜,获得2016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梦”主题专项网络文学重点扶持、入选2016年“湖北省20部网络文学精品工程”、荣获2025年北京市文联“我与北京文艺文联”征文活动“优秀征文嘉奖”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