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990年中越领导人会晤幕后:越南让步过程揭秘
发布日期:2025-08-18 04:10:58 点击次数:167

1990年,中国和越南的领导人们进行了秘密会晤。越南是如何在那次会晤中让步,最终屈服的?

1990年9月3日,在成都举行了一次不张扬的会面,中国和越南的最高领导人进行了积极的交流,讨论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以及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方法。这次会面中,许多以前有争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个谈判过程十分顺利,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

回到1986年,越南开始扩张军队,导致中南半岛多个国家陷入战争。那一年,越南领导人黎笋去世。同年12月,阮文灵当选为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是一位资深的革命家,在胡志明时代曾多次与新中国紧密合作,共同对抗美国。

黎笋掌权后,阮文灵在很多问题上与他意见不合,被视为亲近中国的一方,最终被边缘化,失去了越南共产党核心领导层的位置。黎笋去世后,阮文灵虽然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并担任总书记,但他在党内的影响力很小,特别是在面对黎笋时期遗留下来的势力时,感到很大压力,尤其是来自阮基石的反对。

阮基石作为越南的外交部长,他非常反对中国,热衷于延续黎笋时期的印支联邦设想。阮文灵在越共内部争取权力时,遇到了包括阮基石在内的反对者,这让他在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时面临很多困难。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中越之间的矛盾变得非常紧迫。1989年,老挝的领导人凯山访问中国,虽然那时邓小平因为年纪大了,很少亲自接见外国客人,但凯山坚持要见,最终中方安排了这次会面。

凯山其实是阮文灵派来给邓小平送话的。他告诉邓小平,以前中老两国关系变差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影响,这次来访希望能为两国关系打开新的局面。这番话也让中越之间的沟通重新开始了。

与此同时,越南的领导层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也更加深入。阮文灵非常希望访问中国。

凯山在回国的路上,短暂访问了越南,并将邓小平的回复传达给了阮文灵:“我记得阮文灵同志,他的思维很灵活,工作也很能干,胡志明主席很看重他。”

并且我希望在退休前或退休不久后,能解决柬埔寨的问题,让中越两国的关系恢复正常。

但是“越南必须完全、彻底地从柬埔寨撤出军队。”

到了1989年,越南国内的战争情绪已经冷却,阮文灵对从柬埔寨撤军没有反对意见。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越南国内的一些顽固派,特别是阮基石,他们不同意与我国和解。要实现会晤,需要外交人员做很多协调工作,但阮基石这个外交部长就是不同意。

1990年8月16日的上午,阮文灵让越南社科院的黄日新前往中国驻越南的大使馆,找到了张德维大使,表示他打算绕过阮基石,直接和张大使讨论中越领导人见面的事情。

张德维在国内获得批准后,在越南国防部长黎德英的支持下,于8月22日晚在国防部的一个接待室里见到了阮文灵。会面结束后,他将阮文灵的意见转告给了国内。

就这样,经过张德维多次联系,中越会晤最终在8月29日确定了日期。

中国国家领导人邀请越南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政府总理杜梅和中央顾问范文同访问中国,地点定在成都。

越南的领导人在9月3日上午出发,下午1点到达成都。下午双方会面,晚上中方会宴请他们。4日上午继续会谈,下午越南的领导人乘机回国。

1979年,越南与中国打了十年仗,到了1990年,越南为什么突然急着要谈和呢?而且这件事还跟柬埔寨和老挝有什么关系?

越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那时岭南军团的司令赵佗建立了政权。后来,汉武帝征服了越南,将其纳入中国的版图,作为郡县存在。

直到唐末分裂割据时期,越南地区也建立了割据政权(越南史称“吴朝”),但与其他割据政权的命运不同,北宋并没有将其统一回归。

从那时起,越南经历了黎朝、李朝、陈朝和阮朝等多个朝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融入了中华封贡体系之中。

近代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扰,越南自然也无法幸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大部分都受到了外国的控制。只有泰国作为缓冲地带保持了独立。泰国东边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都处于法国的统治之下,被称为法属印度支那。而泰国西边的缅甸则是在英国的势力范围内。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并控制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1979年,越南共产党在打败法国和美国之后,觉得统一大越的疆域已经很成功了,便决定继续努力,将老挝和柬埔寨也统一起来。

假如当年越南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现在的印太地区局势将会完全不同。越南将成为中南半岛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对中国在陆地和海上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同时,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策略也会因此获得一个最强的伙伴。

即使在1979年,越南的强大也让我国南疆面临更大的军事压力。当时中苏两国的关系还未缓和,北部边境的压力已经让人头痛不已。

显然,苏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在中国周边形成包围态势,苏联大力支持越南经营老挝并入侵柬埔寨。作为回报,越南得到了世界闻名的良港金兰湾,让苏联可以使用。

后来,我们军队迅速反击越南,重创了他们原本就脆弱的工业体系。紧接着,我们夺回了老山地区,迫使越南与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拉锯战。越南之所以能够撑下去,并且在柬埔寨保留驻军,主要是因为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遇到了一些麻烦。1990年,原本属于苏联的立陶宛宣布独立,而苏联政府对此竟然没有反对。

苏联自身难保,越南也就得不到援助了,只能从柬埔寨撤军。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对越南施压,意图在全球范围内削弱苏联的影响。

1990年8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了一个重要决议,旨在全面解决柬埔寨的问题。决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柬埔寨的四个主要势力各自派出代表,共同组成一个全国最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将作为临时的权力机构运作,具体的人数比例和工作方式则需要由中国和越南两国来协商决定。这也是中越两国会谈中的主要议题之一,除此之外,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也是会谈的重要内容。

9月2日下午,江和李各自乘坐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前往成都。

9月3日早上11点,越南高层的飞机在南宁着陆,我国外交部和中联部的负责人到机场迎接,之后他们转机去了成都。

下午4点,会议开始了,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会议的主要讨论点是柬埔寨的问题。

柬埔寨当时有四个主要势力:越南支持的金边政权,以及民柬、宋双和拉那烈三个抵抗力量。全国最高委员会的委员需要从这四个势力中选出。

越南建议按照“6:2:2:2”的比例来分配席位,具体来说就是金边政权占6席,其他三股抵抗力量各自占2席。

中方建议按照“6 2 2 2 1”的方式来选择代表,其中多出来的“1”是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中方认为,作为柬埔寨的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

这个提议显然让越南不太乐意接受。杜梅(部长会议主席)说,西哈努克属于抵抗力量阵营,这样一来抵抗力量的人数就多了,变成了6和7的情况,金边政府可能难以接受。

阮文灵则认为,中方的提议是可以考虑的。其实,当时越南在谈判中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当苏联的支持中断,越南在柬埔寨的部队撤退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呼吁全面解决柬埔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压力,越南很难坚持不妥协。最后,越南接受了中国的建议,同意去说服金边政府。

另一个重要的话题是中越两国关系的恢复。根据公布的《会谈纪要》,双方讨论了尽快恢复正常关系的问题,并共同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来逐步改善关系。

双方应该减少在边境的军队数量,避免任何可能的冲突行为。

停止一切针对对方的负面宣传;

增强民间交流;

恢复边境贸易的正常秩序;

两国的高层领导频繁会面和互相访问。

在敲定《会谈纪要》后,9月4日下午2点半,双方在1号主楼举行了签字仪式。我方领导人在现场引用了一句古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见一笑泯恩仇”,作为礼物送给了越方的同志。

阮文灵也非常激动,当晚他写下了“兄弟之间情谊世代传承,一旦生了怨恨,转眼便如烟消云散。当再次相见时,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仿佛千年情谊重新建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柬埔寨四方在雅加达召开了会议,最终成立了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

1991年11月,杜梅和武文杰再次来到中国访问。中越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中越关系已经恢复正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