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陕西三天气温高降雨多 老百姓得注意防暑防雨
发布日期:2025-08-09 12:46:53 点击次数:186

老王刚把遮阳网盖在茄子上,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

"这鬼天气是要把人蒸熟了再浇透啊!"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嘴里嘟囔着。三十年的种菜经验告诉他,这种又热又湿的天气最要命,茄子要是被太阳晒蔫了再让雨水一泡,准得烂在地里。

陕北的张婶带着全家老小在果园里清淤,小孙子累得直喊腰疼。"你懂个啥!"张婶手里的铁锹不停,"等山洪来了,这些沟渠就是咱的保命符!"她记得清清楚楚,十年前那场暴雨把半个果园都冲走了,那会儿可没有现在这些排水沟。

西安建筑工地上,工头老李正往凉茶桶里加藿香正气水。"今儿个谁要是中暑了,工钱都不够买药的!"他扯着嗓子喊。工人们都知道,老李的儿子前年就是在工地上中暑没的,打那以后,他见着太阳大的天就格外紧张。

气象台的预警来得比往年都勤快。副热带高压这个平时待在南方的主儿,今年不知道抽什么风,一股脑儿往北拱,把陕西变成了个大蒸笼。蒙古那边来的冷空气也不消停,两股势力在陕西上空较劲,搞得天气跟过山车似的。

陕南的茶农刘姐看着手机上的高温预警直发愁。她家那十几亩明前茶可是金贵得很,太阳一晒就能要了老命。"这天气,茶叶要是晒坏了,今年娃的学费可咋整?"她一边念叨一边往茶园跑,手里的遮阳网抖得哗哗响。

延安的老张在果园里捣鼓他的土发明——一个用矿泉水瓶改的水位报警器。去年汛期,这玩意儿比村干部的大喇叭还快半个钟头预警,救了全村人的果园。"啥高科技不高科技的,能救命就是好科技!"老张逢人就夸他的发明,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

渭北的老赵可不信这些新鲜玩意儿,他坚持认为正午给果树浇透水才是正经。"祖祖辈辈都这么干的,能有错?"结果第二天果树叶子全蔫了,急得他直跺脚。农科院的专家看了直摇头:"这叫开水浇花!得学广东人喝早茶,早晚微喷才养生。"

榆林的老马盯着手机上的雷达图,脑门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掉。气象台说暴雨四小时后到,他家的糜子还在地里没割完。"快!快!"他扯着嗓子喊全家人下地,"收不完今年就白干了!"小孙子在后面追着问为啥这么急,老马头也不回:"等你长大了就懂了,庄稼汉的命都在地里呢!"

西安小寨十字路口,积水已经没过膝盖。外卖小哥小吴的电瓶车在水里熄了火,气得他直骂娘。"这排水管是拿吸管做的吧?"其实他冤枉市政了,这里的排水系统一小时能排干三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可架不住雨太大,就像火锅店的下水道遇上川菜馆泼热油,哪来得及排啊!

工地上的凉茶桶前,老李盯着每个工人喝够两大碗才放行。"别嫌难喝,这里面可加了料!"他说的料就是藿香正气水。工人们都知道,自从老李的儿子出事后,他就把这凉茶桶当命根子似的护着,谁要是不喝,他能追着念叨一整天。

环卫工王姨扫完最后一段街,去领防暑药时却被告知发完了。她擦着汗从写字楼前经过,玻璃幕墙里的白领们正在吹空调。王姨攥紧了扫把,想起家里等着交学费的孙子,叹了口气继续往前走。数据显示,陕西户外劳动者的中暑率每年都在涨,可真正能领到高温补贴的却没几个。

陕北人在梯田边上种的紫穗槐成了天然的防冲刷带,暴雨来了这些灌木就像给梯田系上了安全带。西安地铁把防汛挡板从50厘米加高到80厘米,这招是跟东京学的。防灾这事,就得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暴雨过后的清晨,老王蹲在地头查看他的茄子。还好遮阳网够结实,茄子虽然被雨水打湿了,但总算没被晒坏。他点了根烟,眯着眼看天边刚露头的太阳:"这老天爷,是要考验咱们庄稼人的本事啊!"

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