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块一杯的“人民咖啡”喝不动?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只认人民币
四川那家红底招牌、毛体字满天飞的“人民咖啡馆”,这回算是真正成了全网热议对象。搪瓷杯子顶着红五星,怀旧氛围拉满,可一杯拿铁卖到20元,直接把蜜雪冰城甩开四条街。
上海首店偏偏选在四行仓库纪念馆旁边,历史地标硬生生被拽进流量漩涡当背景板。现在闹剧有了新进展:人民网点名“不妥”,门头用黑布封死,“红五星”连夜拆光,品牌方赶紧发声明道歉,但网友一点也不买账。有评论直接怼:“蹭情怀的时候怎么没想着合规?”
火爆归火爆,这波争议真不是小打小闹。去年11月,全国各大城市突然冒出二十多家“人民咖啡馆”。从北京到重庆,全都刷屏一样走起了所谓国潮风格:店外面挂着红底白字招牌,还专门模仿毛体书法;里面摆老式搪瓷杯,就连菜单和纸套都印五角星。一眼看过去,好像官方背书似的,有些人还特意去打卡拍照,说是找回老时光。但等到付款结账,一句吐槽就出来了:“普通拿铁要二十块,这哪是给‘人民’喝的?性价比跟蜜雪冰城差太远!”
其实吧,这个品牌根本不是大家以为那样。“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才是真正运营主体,他们申请商标试过十几次,全被驳回,只剩下一个合法名字——“要潮人民咖啡馆”。但所有门头故意隐掉前面的两个字,只亮出“人民咖啡馆”,就是让顾客误会这是带官方属性的品牌。这种做法,不少人觉得挺恶心,本来信任感就来自于这个词,现在变成商家引流工具,让人反感。
再看看客服操作,更是一言难尽。有网友吐槽味道酸涩、价格离谱,被客服怼回来一句:“不是中国人别喝!”瞬间把舆论炸翻天,还有谁能接受这种服务态度?买个饮品还得先查户口,是在开什么国际玩笑?
讽刺的是,自家的商标问题还没搞定,却又高调发布所谓“打假声明”,指责全国近60家同类门店是假冒。而事实上这些加盟店都是花五万块就能入场,全套装修营销话术复制粘贴,看起来跟正版没区别。本质就是自己违规,还想靠造热点收割关注度,“贼喊捉贼”的戏码演得相当熟练。
最扎心还是选址问题。上海首店挨着“四行仓库纪念馆”,“八百壮士”“谢晋元”等英烈故事至今令人敬仰,那地方承载着抗日史诗和民族记忆。不少年轻人在这里端着网红咖啡拍照,把庄严历史变成流量景观,有网友直言每一块砖都是血泪换来的,不该沦为蹭热度素材。这种行为伤害的不仅是英烈尊严,更让无数普通人的民族情感受到冲击。
央媒坐不住了,各路平台开始发声批评。“要潮人民咖啡馆”终于撑不住压力,在今年十一月八号发布致歉公告,说什么诚恳接受意见,会整改加上完整名称。不过声明里还有推锅动作,把客服乱讲话赖给河北某同名加盟账号,引来更多质疑:“全国几十家加盟你们自己放开的,现在倒怪别人?”甚至有人发现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继续用原名,被骂国内整改国外继续薅羊毛,让人大跌眼镜。
记者探访上海现场时看到,大门紧闭、黑布遮盖,没有任何细节说明整改方案,只留下升级设备的一句托词。从曾经排队爆火,到如今冷清关张,仅隔几天时间形象崩塌,再改名字也很难重新赢回信任。这事儿已经不仅仅是哪个老板作妖那么简单,多次商标被拒还能遍地开花,也暴露出了审批环节和敏感词审核上的漏洞。如果监管不到位,下一个类似事件恐怕随时会出现。
不少评论区留言提到了国潮初衷,其实大家支持国产品牌,就是希望能看到文化自信,而不是各种炒作套路。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计,用公共符号赚钱可以理解,但如果踩踏法律底线、消费大众情绪,无论包装再精美迟早会翻车。“人民”这俩字刻在广告语里容易,可真正留在人心却并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