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俄别尔哥罗德又出了状况,无人机袭击再次打到了城市的神经。没有人员伤亡,可碎片把几个车库点着了,电力系统受牵连,几条街直接停电,影响了超过两万居民。你说,这种事儿不惊心吗?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后方老百姓家里突然没电,这种落差感是实打实的烦心事。
更扎眼的是,同一天俄国防部对外通报,从7日夜到8日凌晨,一天之内击落了178架乌军无人机。这数字本身有点吓人。虽说多数都在天上就被拦下,可这密集度,让人心里总觉得天上有东西在盯着你看。乌军这招就是低成本的“以小博大”,不求摧毁多少高价值目标,但专门挑民生神经捅,车库、供电、边境城市,每一下都戳到俄民众的现实生活。
别尔哥罗德可不是个普通地方,它是俄边境的枢纽城市,连续挨打以后,民怨是不可能没有的。乌军的算盘其实简单,不一定要撼动俄军的前线态势,但只要民众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往下掉,舆论压力自然传到政府头上。俄罗斯现在在前线是有优势的,这点不假,可如果后方老有人想着今天哪里又被打了,那支持率迟早会受影响。
说到支持率,俄方刚公布了普京的最新民调。11月7日的数据显示,74.5%的民众认可他的工作,77.9%对他表示信任。今年4月的时候,这两个数字还在82%和83%。一对比,的确掉了几个百分点。不过放到全球领导人的数据里,这还是高位,战争打到这个阶段,小幅震荡其实很正常。问题是,如果本土的安全和民生问题继续没着落,这个趋势会不会往下走,就得看政府接下来的本事。
前线的消息相对亮眼。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俄军已经把胜利的旗子插到门口了。这里被乌军称作“第三首都”,重要性不用多说。它在奥斯科尔河畔,是乌军东部防御的核心,右岸的军事集群物资运输全靠它。俄军加速清剿城区,预计五天内可以全面拿下东部,还挫败了乌军在涅奇沃洛夫卡和布拉戈达托夫卡附近三次突围的企图。
库皮扬斯克一旦失守,对乌军打击是立体的:补给线断、防御系统漏、基辅的政权承受巨大压力。反之,对俄军来说,它等于多了一条向西推进的路,同时能接上沃尔昌斯克方向的战线,形成更大的包围圈。再结合红军城的乌军包围圈,俄乌战场的天平可能会明显倾向俄方。这个点拿下,不仅是战术胜利,还带有战略重磅的意味。
现在的五天就是关键窗口,属于“定走势”的节骨眼。如果俄军如期“解放”库皮扬斯克,前线主动权就更稳,国内士气也能拉起来,普京的支持率很可能反弹。如果乌军拖住战局,并在俄本土再制造几次强烈的民生冲击,那就是一场拉锯消耗。
别忘了,乌军在无人机打法上是有耐心的。连着打别尔哥罗德这种边境城市,就是坚持“骚扰战略”。投入不大、产出却是持续的心理压力。俄军要守住前线,还得用更有效的防御体系去应付这些低空难缠的小东西,否则局面容易出现内外差异,前线一切顺利,后方却天天有人抱怨停电停水。
这就是俄方现在的矛盾。一边是库皮扬斯克这样的胜利在招手,另一边是别尔哥罗德的居民还没缓过气来。本土遇袭已经成了舆论热点,不解决,焦虑会发酵;解决了,支持率可能就稳住甚至回升。乌军的无人机战术虽不够撬动俄军的战略根基,却能在民生层面扎针,搞不好这针扎久了,比前线的炮弹还磨人。
俄军的部署看下来,拿下库皮扬斯克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从清剿节奏到防御反击都在推进。而且这个节点,一旦突破,后续的战线布局会更灵活,俄方也更有空间去平衡前后方的压力。前线胜利如果能带动国内信心,那么在民调上动的几个百分点,是有机会拉回来的。问题只是,这五天能不能安稳度过,能不能在防住乌军骚扰的同时,顺利拿下这座城市。乌军会不会为了拖延,不惜加码本土袭扰?这一点,俄方必须做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