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央视主持人“带货”被抢购一空?老人掏钱后才发现真相
发布日期:2025-11-21 19:37:15 点击次数:106

你能想到吗?有一天你打开手机,看到央视主持人在直播间里卖东西,结果这个人压根儿就不是真的。

年初的时候,好些个直播平台上突然冒出来一个“李梓萌”,穿得板板正正的,背景看着跟电视台演播室一模一样,灯光打得特别专业。她在镜头前说得可带劲儿了:“这个深海鱼油真是好东西,头晕脑胀、手脚发麻都能缓,记性不好的吃了特别管用,咱们央视给大伙儿把关,你们放一百二十个心!”

这话听着多让人踏实啊。好多上了年纪的人看了这么多年新闻联播,对李梓萌那叫一个熟悉,觉得央视的主持人还能骗人?再说人家都说了有央视背书,那还能有假?就这么着,大伙儿跟着就往直播间里钻。

开始的时候直播间里也就几万人,后来呼啦啦地涌进来几十万。评论区那个热闹劲儿,全是“冲着李老师来的”“给爸妈多买几瓶”这样的话。有个大姐后来说起这事儿还挺后悔,当时看“李梓萌”说得那么肯定,还保证吃了没效果可以退,想都没多想就下了三瓶的单,一瓶快三百块,还给七大姑八大姨都推荐了一遍。就这么几天工夫,这款鱼油卖出去上万瓶,直播间涨粉几十万,背后的人赚得那叫一个满。

收到货后问题来了。北京有个张阿姨给老爸买了三瓶,老人家吃了半个月,头晕的毛病一点没见好。张阿姨心里犯嘀咕,拿起瓶子仔细看包装,这一看可把她气坏了——产品执行标准那栏写的类别居然是“糖果制品”。敢情这玩意儿就是普通糖果,连保健品的资格证都没有,直播间里吹得神乎其神的“神药”,其实就是哄人的。

“这不是耍人玩吗?”张阿姨越想越来气,赶紧联系了其他买家,发现大家遇到的情况都一样。几个人一商量,一块儿打了12315投诉热线,把这个“李梓萌直播间”举报给了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

监管局的人接到举报,马上就查了起来。工作人员把直播录像调出来反复看,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儿:这个“李梓萌”脸和声音确实像,可说话的时候嘴型对不上,再仔细瞧,脸上的光影也不太自然,就像贴了层面具似的。镜头一换,画面还会短暂地闪一下,出现乱码。

这些细节让调查人员心里有了数:这个“李梓萌”八成是AI弄出来的假人。为了确认,他们专门联系了央视那边,问李梓萌那阵子在忙啥。央视给的答复很明确:那段时间李梓萌正忙着筹备新节目,天天在台里加班,哪有空搞直播,更别提带货了。

央视还特别说明,按规矩,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在职期间压根儿不能干商业直播带货这事儿,这是为了保护个人形象,也是维护央视的公信力。“李梓萌本人对这事儿完全不知情,等我们找她说了,她才知道自己被AI给克隆了。”央视相关负责人这么说。

查到后面,骗子的手法就露馅儿了:这帮人从网上扒拉了一大堆李梓萌主持新闻的视频,用AI软件把她的脸、表情还有说话声音都提取出来,通过技术手段造出了一个假的“数字李梓萌”。直播间的背景也是AI合成的,专门模仿央视演播厅的样子,为的就是让人觉得这是“官方认证”,好降低大家的防备心。

李梓萌团队知道这事儿后,第一时间就出来澄清了,说“从来没参与过任何直播带货,那些视频全是AI伪造的”,已经找律师处理,要追究法律责任。李梓萌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得知自己被AI克隆拿去骗人,又气又无奈:“真没想到技术会被这么用,更担心的是大家因为信任我而上当受骗。”

被AI克隆骗的可不止李梓萌一个。随着这事儿闹大,越来越多类似的案子被扒了出来——好些明星、运动员都中了招。

最典型的就是跳水冠军全红婵。去年下半年,短视频平台上冒出来一堆“全红婵推荐土鸡蛋”的视频。画面里的“全红婵”扎着马尾辫,穿着运动服,对着镜头说:“我训练的时候天天吃这个鸡蛋,营养可好了,能补体力,推荐给你们。”视频下面直接挂着购买链接,有些商家还把“全红婵和鸡蛋的合影”印在包装上,摆进超市卖。

不少人冲着奥运冠军的名头就买了,据说这款“全红婵推荐鸡蛋”卖出去四万多件。到了今年8月,全红婵的哥哥看到这些视频和产品,实在忍不了了,公开出来说:“我妹从来没推荐过什么鸡蛋,这些都是假的,大家别被骗了!”

除了这俩,还有网友发现,一些AI克隆的“医生”“教授”也在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穿着白大褂,背景是医院诊室,推荐各种“治慢性病的特效药”,实际上卖的都是普通食品。这些AI克隆人有个共同点:专挑公众信任度高的身份,背景搞得特别“官方”“专业”,就是利用大家的信任来骗钱。

针对这类AI滥用的事儿,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挺快。除了彻查“AI李梓萌带货”这个案子,抓了背后12个涉案人员,罚款加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求各大短视频平台升级技术,对AI合成的内容自动识别和标注,规定所有直播主播必须实名登记,堵死“数字人”冒充真人带货的路子。

现在,张阿姨他们这些消费者已经通过监管部门拿回了钱,可这事儿给所有人都敲了警钟。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留言:“以后再看到名人推荐东西,一定得多留个心眼儿,先去官方渠道问清楚,别被AI给忽悠了。”

说真的,技术发展得这么快,好处咱们都看得见,可坏处也显而易见。AI能克隆出一个跟真人一模一样的“数字人”,这要是被坏人利用,普通老百姓哪分辨得出来?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对技术不太懂,看到熟悉的面孔就容易放松警惕。

这事儿也给监管提出了新课题。光靠平台自查还不够,得有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对使用AI技术进行诈骗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现在市面上用AI技术的商家越来越多,有些是正当使用,有些就是打擦边球甚至明目张胆地骗人,这条界线必须划清楚。

再说回来,咱们老百姓自己也得长点心。网上看到啥推荐,先别急着下单,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人真的会推荐这种产品吗?有没有官方渠道可以核实?产品本身靠不靠谱?价格是不是合理?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上当的概率就小多了。

现在回过头看,张阿姨他们这次举报算是帮了大忙,要不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被骗。可话说回来,这种案子破了一个还会冒出下一个,技术在进步,骗术也在升级,咱们得跟上节奏才行。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你觉得该怎么防范这类AI诈骗?不妨说说你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也好让更多人提高警惕,别再上当受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