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一个预言说起,一个十年前某军事高官闲聊时撂下的话,他说未来某一天,中国会突袭日本。当时没几个人当真,但现在,这句话跟鬼故事一样被翻了出来,因为种种迹象,实在是太巧了。
就在9月15号,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美军像是变魔术一样,亮出了他们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是这玩意儿头一回在日本本土露脸,之前只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晃悠过。
“堤丰”可不是什么样子货。它肚子里能塞战斧巡航导弹,一脚油门能跑1800公里,中国东部沿海一大片地方都在它的“问候”范围之内。更要命的是,它还能换装高超音速弹头,几百公里内玩的就是心跳。美军那个叫韦德·格尔曼的上校说得特直白,这套系统就是为了给对手出难题,让你猜不透。
十年前的乌鸦嘴,今天应验了?
这导弹一亮相,北京的反应快得像闪电。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直接把话挑明了,说美日这是无视中方的严重关切,打着演习的幌子搞战略部署,严重破坏地区安全。话里话外,全是“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他们赶紧收摊走人。
这一下,日本社会彻底不淡定了。虽然街上没人上街闹事,但网上的不安情绪肉眼可见地蔓延。北海道的渔民早就抱怨过,说要是真擦枪走火,他们的饭碗第一个被打烂。而更诡异的是,就在这之前,日本好几个大城市的公共系统经历了“莫名宕机”,医院瘫痪、列车停运,搞得人心惶惶。这些事儿,跟十年前那个预言里的“前兆”竟然对上了号。
火药桶就在家门口
东京街头的上班族,刷着手机新闻,心里直打鼓。好不容易过了几十年安生日子,经济刚有点起色,现在家门口摆上个火药桶,谁心里能踏实?日本宪法第九条白纸黑字写着放弃战争,可现实呢?一份美日安保条约,把东京绑得死死的。
一些人觉得,美国因为在中东那边焦头烂额,顾不上日本了,防线出现了空窗期,所以才得自己硬气点。但更多普通人的感觉是,自家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随时可能被当成炮灰。这种预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的教训刻在骨子里的。今年恰好又是抗战胜利80周年,这种时候在日本部署攻击性武器,怎么看怎么扎眼。
导弹撤了,心病还在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儿要往更糟的方向发展时,剧情突然来了个转折。到了十月下旬,美军开始慢悠悠地打包“堤丰”系统。10月27号,日本防卫省出来确认,说这套系统正在准备从岩国基地运走。
撤了就没事了?天真了。华盛顿的印太战略是一盘大棋,一个“堤丰”的来去,不过是其中一步。有内幕消息说,某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与电子战演练,模拟的就是大规模冲突,甚至连兵力调度的节奏,都跟十年前那个预言说得八九不离十。
这下,连之前觉得预言是扯淡的人都开始犯嘀咕了。美军的撤离,到底是真心实意的降温,还是为了下一步动作打掩护的烟雾弹?谁也说不准。
结语
日本的和平,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是一种“被动维持的平衡”。它夹在中美两个大块头之间,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没法独善其身。这次“堤丰”来了又走,像一场压力测试,把所有人的底牌和焦虑都摆上了台面。
导弹可以运走,但猜忌和不信任的种子已经种下。日本民众那种不安的“预感”,其实是对国家命运无法自主的深层恐惧。危机预警,有人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也有人说,这本身就是在制造危机。未来中日之间是和平的机率大,还是冲突的概率高?这道题,恐怕没人敢给出确切答案。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