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最近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让不少经济领域的吃瓜群众摸不着头脑。这一次,他们居然打算对非自贸区国家,尤其是中国等,实施最高达50%的关税。当然,辛鲍姆总统口口声声说这是为了发展本国工业,“绝无讨好美国之意”,但细心的旁观者早就闻到了背后的美国角色。这场关税大戏,怎么看都不像墨西哥自己能拍得出来的剧。
不妨从数字上看看这份关税提案的杀伤力——涉及1371类商品,占墨西哥关税代码的近17%,价值高达520亿美元。要知道,墨西哥的自贸协定名单长得像卷轴,对加拿大、欧盟这些“朋友圈”的贸易税率丝毫不动。对比之下,非自贸区国家倒成了“背锅侠”。这举动,看似是保护本国产业,实则捆绑了自己经济的“金币输送带”,让弱势行业更弱,竞争力强的产业也怕是难逃下降的命运。
而这种行为背后都透着一个熟悉的影子——美国。墨西哥对美国的进出口依赖度高得让人心慌,两边都超过了50%。每年的石油和天然气靠美国供给,汽车零配件大单更是绕不开。这两家吵吵闹闹几十年,但说到底,墨西哥离不开美国,也离不开特朗普2.0时期的强硬关税政策。
话说回来,美国的关税政策本来就是个“双刃剑”。加了全球各国关税不说,还拿半导体和汽车产业动刀。结果呢?全球贸易一片鸡飞狗跳,美国自己通胀飙升,失业率创小高峰,搞得国内消费者怨声载道。就连苹果、谷歌这些美国“大佬”都被迫上交投资摊派,以维系经济链条不崩。
偏偏墨西哥还要跟着这种政策跑。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国中国,是墨西哥进口汽车零配件的大玩家,却要硬生生顶着眼看着进口关税从10%直飙50%。铝制品、纺织品这些日常工业基础部件也统统被卷入这场关税风波,中国的出口商估计心里早就开始默念“可别弄到我们头上”。背靠美国这个“善变盟友”,墨西哥不仅抹去了发展产业的潜力,还在全球供应链中树起一个不小的障碍。
辛鲍姆总统这次的决策,说白了,是“被逼上车”。美国对其他国家施压,自己却为保经济不惜下狠手,要全球产业链抠近岸化、友岸化,最终“迈向本地化”。墨西哥的傻瓜式关税政策,显然是美国的续集。如果再不慎重考虑,中国与墨西哥这对稳步增长的贸易伙伴关系,将面临空前危机。
更糟的是,关税的负面影响会打击墨西哥自己的国际形象。投资环境的确定性被动摇,外商信心恐怕也随之减退。这就好比,一个打着保护经济的旗号却反手掀翻了产业桌子的策略,不但没保护该保护的,反而让贸易关系鸡飞蛋打。
问题是,墨西哥真的想要这样吗?这值得它深深思考。当下,美方滥施关税的行为已经引发全球普遍反对,更多国家应该团结一致维护自由贸易,而不是为了“配合演出”牺牲自己合作伙伴的利益。墨西哥的关税提案不只是“玩火”,还是置自己的产业链、民生福祉于火焰之中。
吃瓜群众悟了,这场关税风波是把墨西哥推上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战车。然而,墨西哥难道真的认为这样的“跟随者”角色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为了短期的所谓保护,牺牲多年的开放换来的经济活力和伙伴信任,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