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致敬老英雄只停留在表面,日常关心缺失,历史记忆渐成背景
发布日期:2025-09-11 08:16:42 点击次数:141

你有没有想过,岁月静好,背后的那群人如今都过得怎么样?我们活在和平年代,说“致敬老英雄”无数次,但咱到底在“致敬”什么,是发个朋友圈、点个赞,还是真的明白他们为啥被称作英雄?咱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轮到这些保家卫国的老英雄,我们是报了涌泉还是倒回了一瓶矿泉?很多时候,历史记住的,只是名字,忘记了人。

说白了,老英雄的事儿,无非就是每年特定日子官方安排新闻:比如某老兵回忆往事,某老英雄荣获奖章。咱一边吃饭一边看:“哎呦这老哥还活着呢。”再一边感慨“这些事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然后呢?接着追剧、刷短视频,感觉自己向英雄“致敬”过了。有时候还安慰自己:“至少我没黑他们。”但真正的致敬,难道真是“点个蜡”就完事了?历史就是这样,敷衍惯了,也就成了背景布。

咱们从小到大课堂上都听说英雄,但很多只停留在“谁谁谁战斗多么英勇,为国牺牲,大家要学习他”。这像不像小时候老师天天喊“向雷锋学习”,兜里却摸不到一根棒棒糖?不少年轻人将“英雄”当作站C位的buff角色,仿佛老英雄的价值只是给后来人树个雕塑,背书考个分数,一切都跟“现实”无关。很难有人停下来问一句:这位活生生的老英雄,如今他的生活过得可还安好,能不能不用攒着买一副老花镜?

有意思的是,咱们国家没少宣传“崇尚英雄”,可现实里老英雄的存在感往往和“收快递的快递小哥”一样低。英雄的伟大,好像只在关键时刻需要一下,之后就被安排进边缘角色。还记得那个新闻吗?某地老英雄因生活困难上了热搜,评论区两极分化——一种是“政府咋不管”,一种是“别老让社会买单”。看得我都想问问,咱们的“英雄谱”,是用来信仰,还是用来消费的?

说“致敬老英雄”不难,真要执行,难。这年头,英雄这个词都快被玩成套娃了。央视的老英雄,美食综艺的“餐饮英雄”,公司里的“加班英雄”……是不是谁都能往自己脑袋上扣个“英雄帽”,然后往沙发上一瘫觉得无比光荣?但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一时热闹里的明星,而是寂寂无名时沉下心做事的人。甚至有人反问:“我为家庭辛苦一天,算不算英雄?”兄弟,你辛苦没错,但你至少没拿命换。两回事,别给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我们总觉得“历史会记住谁”这事儿神圣又玄妙。但如果回到现实,大概率最后只剩速记稿,再加上纪念日里声泪俱下的BGM。那些亲历者慢慢老去,记忆也就渐渐模糊。以前有句话:“岁月从不败美人”,但说实话,岁月倒是很会打败记忆力。老英雄过得如何,依然榜上无名,平时没什么人关心,偶尔热闹一下,大家又各回各家各忙各的。

有时候我也反思,是不是咱们只把英雄形象塑造成某种“高高在上”的存在,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毕竟,距离产生美,而距离也容易让咱们失去温度。咱们很少去想,老英雄也会感冒发烧、工资到账也会乐呵、子女不孝也会叹气。我们讲好多“历史不会忘记”,但历史到底是谁来记?不就是我们这些“记了两天就忘,家里WiFi断了还会抓狂”的普通人吗?

还有一种不自知的傲慢:“英雄已经得到了荣耀,然后呢,该过日子的还得过日子。”这种想法像极了对白发父母说“我谢谢你”却不关心他们吃饭没吃一样。多少老英雄就是被我们一声“感谢”送进历史长河,然后就消信于无形。咱真不该这样。“致敬”这俩字不能成为安慰自己的借口,更不能沦为走过场的仪式。而是得实打实地参与进来,比如多关心他们生活现状,哪怕陪聊聊天,听听他们亲口讲讲过去,不比千篇一律的新闻稿更真实吗?

当然,我也明白——让所有人都时时刻刻记挂老英雄,不现实。毕竟大家都有自个儿的小九九和困难,但起码别敷衍。英雄的牺牲不是“他们分内的事”,而是为每一个后来人的生命搭了个台阶。我们踩得舒服,不等于可以回头踩一脚。

最后,我也不拿大道理画饼,说什么“我们要怎样怎样”,那太假。只想问一句:如果哪天,你身边的“英雄”变成了你的亲人、邻居,你会怎么做?你会只是说“谢谢”,还是会帮他打开那杯一元的饭团奶茶,陪他聊一次天?也许,这种小事,才是真正让“历史没有忘记”的行动。

你说呢?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