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国际各方都在期待俄乌总统峰会,但目前,该峰会似乎并没有被提上日程。
2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再次表示,所谓俄乌总统会晤的议程“根本没有准备好”,俄方建议先提高俄乌谈判代表团的级别,以讨论军事、政治和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并称在上一轮俄乌谈判中,俄方便提议成了3个工作组,解决相应的问题,但一个多月过去了,乌方仍未作出任何回应。
拉夫罗夫还表示,普京愿意与泽连斯基进行会晤,但前提是,双方会晤能取得预期成果并达成相应的协议。
很显然,虽然美俄峰会、美乌欧峰会都已经告一段落,特朗普此前也表示,俄乌总统有望在2周内举行会晤,但现在看来,乌克兰方面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俄乌峰会要想成行,恐怕并不容易。
此外,特朗普日前还发出了新的“通牒”,称如果未来2周内,俄乌双方没有在结束冲突方面取得进展,就将考虑对俄实施制裁。
如今,随着拉夫罗夫做出表态,俄罗斯显然也在抱怨和诉苦——俄乌峰会难有进展,俄罗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可见,俄乌局势要想顺利落幕,并非易事。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乌局势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战况升级,俄港口深夜被炸,美国失声。
25日,俄列宁格勒州州长德罗兹坚科表示,位于该州的乌斯季卢加港口于24日深夜遭到了乌军无人机袭击——10架无人机深夜发动突袭,俄防空系统第一时间响应,拦截并击落了所有来袭无人机,但掉落的无人机残骸还是引发了一处码头起火,目前火灾已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对此,乌克兰罕见发声,证实了对港口的袭击。
需要注意的是,乌斯季卢加港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罗斯第二大港口,承载着俄罗斯约20%的海运量,也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去年,俄罗斯便通过该港口出口原油8500万吨,出口的谷物占到了俄罗斯去年全国出口量的28%。
如此重要的设施,也并非第一次被乌军袭击。去年12月和1月,乌克兰都先后多次使用无人机对乌斯季卢加港发动袭击,造成多个码头和相关设施受损,俄军也随即加大了对该港口的安保等级。
如今,乌克兰再次发动袭击,虽然没有通过直接袭击给该港口造成影响,但掉落的无人机残骸也引发了码头设施起火。
可见,俄乌之间的对抗仍在持续升级。
更要注意,近期乌克兰对俄港口的打击频率似乎正在上升。
8月16日,乌克兰便表示,乌特部队对位于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的“奥利亚”海军港口实施了打击,目标是一艘“疑似运载来自伊朗军用货物”的运输船,并称此举旨在削弱俄罗斯的军事能力。
如今看来,俄罗斯的港口接下来很可能会继续遭到乌方的打击,从而起到对俄经济、军事实力造成影响的目的。
不容忽视的是,俄罗斯虽然拥有广袤的领土,但出海口却寥寥无几,因此几乎每个港口都与俄经济命脉存在关联,乌克兰不断对俄港口实施打击,很可能会进一步激怒俄罗斯,促使俄方发动更加猛烈报复。
然而,正当俄乌局势持续升级之际,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了。
第二件事,美国给乌克兰套上“紧箍咒”?乌打击计划多次被否。
24日,美媒披露,最近几个月来,五角大楼一直在“悄悄阻止”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并称乌克兰不止一次向美国提出相关对俄打击计划,但都没能得到白宫批准。
对于此事,白宫给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回应,称特朗普的一贯主张是结束俄乌冲突,目前俄乌军事态势没有显著的变化,美国正在为结束冲突而努力。
言下之意,美国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此事,但强调主张“结束冲突”,相当于是在告诉乌克兰,美国现在想维稳局势,为冲突结束制造条件,不会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目标。
也就是说,美国给乌克兰套上的“紧箍咒”依旧存在,除非美国意识到,俄乌停火难以实现,对于乌克兰的限制可能才会解除。
不过,特朗普此前也表示,若乌克兰一味防守而“不被允许进攻”,将不会有获胜的希望。
可见,对于俄乌局势,白宫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还是看俄乌双方的态度和立场。
毕竟,特朗普早已表示,如果俄乌停火难度较大,不排除美国放弃调停的可能,并称“这不是美国的战争”。
然而,正当美国的态度飘忽不定之际,又一国准备出兵乌克兰的消息传来了。
第三件事,加拿大也要效仿欧洲?或向乌派兵。
25日,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支持加拿大加入欧洲的“自愿联盟”,并且不排除向乌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
卡尼还表示,9月份,加拿大将考虑向乌克兰移交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言下之意,与欧洲各国一样,加拿大似乎也有“上桌”的打算,这对乌克兰来说将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俄罗斯来说,将会是一个噩耗,意味着西方干预俄乌局势的力度与范围正在扩大。
对此,俄方便直言,有人正试图破坏和谈,以及俄美两国总统指定的俄乌谈判进程。
言下之意,加拿大与欧洲的举动,不只是在与俄罗斯对抗,也是在与美国对着干,如果欧洲与加拿大方面坚持要向乌派兵,不排除美国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的可能。
如此一来,俄乌冲突要想落下帷幕,无疑将面临更多变数与坎坷。
接下来,且看局面会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