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张泛黄的卡车价目表在村里传阅时,老张头的手指都在抖。
1989年的东风140标价八万五,这数字烫得人眼睛疼。
"乖乖,当年县城一套三居室才两万出头。"老王头咂着嘴,烟灰掉在棉裤上都忘了掸。
跑运输的老李最懂这价钱的分量。83年他花四千八买了辆二手江淮140,六缸发动机听着威风,跑起来却像得了痨病。有天夜里收车时好好的,第二天死活打不着火,气得他往化油器里灌了半瓶老白干——结果连火花塞都泡锈了。就这破车,当年说媒的能把门槛磨矮三寸,比现在开奔驰还有面子。
东风140的方向盘重得能练出麒麟臂。老刘带徒弟跑长途,小年轻掰方向盘用力过猛,"咔嚓"一声脆响,不是方向盘轴断了,是那孩子肱二头肌拉伤了。玉柴发动机吼起来像老牛哮喘,爬坡时得把油门踏板踩进防火墙里。新手开这车,跑三趟长途准得大修,修车钱够再买辆自行车。
进口车才是真祖宗。四川石油局的五十铃TD72,"8又1/2吨"的白漆字在车门上亮得晃眼,日本造的柴油机轻轻哼两声就蹿上三十度坡。河南拉煤的罗曼卡车更邪性,车头拖挂斗能装百吨煤,罗马尼亚产的铁疙瘩比国产车皮实十倍。老司机们都念叨,开进口车就像娶了城里姑娘,带出去有面儿还省心。
如今高速上跑的自动挡重卡安静得像电动玩具。老赵摸着方向盘上的液晶屏直摇头,他记得89年开解放141追北京吉普的疯劲儿。六档变速箱在当时就是黑科技,空车飙到一百码能咬着吉普车屁股跑。遇到堵车就着猪头肉喝地瓜烧,交警来了不光不罚,还把醉醺醺的他扶回驾驶座。
村口的老哥们儿总为"黄河和罗曼哪个更抗造"争得面红耳赤。开过黄河JN150的老周说那车跑起来像打雷,半轴螺丝跑着跑着就玩失踪。可他又得意驾驶室宽敞——虽然发动机吵得人脑仁疼,但能在机器盖子上睡午觉。
夕阳把价目表上的数字晒得发烫,八万五的标价像块烙铁。有人嘀咕"这钱当年能在深圳买块地",话没说完就被哄笑淹没。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些喝柴油的铁疙瘩,比现在的跑车还能勾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