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个让人感觉很奇怪的事件,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会想到让傅首尔和苏敏做宣传,两人可以说都是女权仙女们的标杆了,都是有钱并且离了婚的女人。
傅首尔又是老一套,结合自己和老刘的离婚经历,讲什么女性的成长。而苏敏呢,作为出走的决心故事中的现实女主角,五十岁自驾逃离家庭,被女权和大众媒体给吹上了天,个个都说其追求自由和勇敢。
其实这两者无论是谁,性别一换都是要被封杀的存在,尤其是出走的决心,性别一换男人抛弃家里,去追寻自己的个人自由,社会和媒体会说他们勇敢吗?只会说他们没有任何责任心,早就被钉上耻辱柱了,如果还敢说是老婆不好啥的,那更是罪无可恕推卸责任了。
别说结了婚,就算没结婚的男人为自己花点钱不愿意给女生花,追求觉醒和自由,都要被骂死,参考拿着不花彩礼去旅游的山西小伙,以及拿着钱只想悦己消费被骂的那些男性博主。
所以,这两位本就是有了女权的双标偏袒,才捧上来的人,有啥好吹的呢?更何况也实在是看不出来,浪浪山这个电影的内容,跟这两位有什么关系,你请人宣传的时候,难不成不看看人物的标签与宣传内容合适吗?
不管是电影内容,还是受众,都跟这两个宣传者身上的标签无关,更与女权无关,请她们宣传有何用意?尤其是这种动画电影,十分依赖情侣经济和家庭,请这两位就更让人无法理解了。
都说资本利益至上,可我们发现这些年,无数的品牌和平台,偏偏放弃了利益,得罪自己的男性基本盘去捧女权。像请杨笠的那些品牌,海澜之家、舍得酒和英特尔之类的,以及去年的电商平台京东。
那些品牌和平台之后几乎都遭遇了业绩下滑的困境,京东如果不是今年靠东哥回归后的宣传力挽狂澜,估计颓势还得继续。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些资本方,损失这么大利益,也要请与自身产品和定位无关的女权人物呢?
答案和原因其实很可笑,那就是虽然资本逐利,按道理来说资本框架下的员工也应该,为了资本方的利益而努力,可我们这个时代,碰上了虔诚度最高降智能力最强的邪教—女权啊。
各大公司的舆论宣传部门、品牌宣发部门或者说广告部门,基本上都是女性,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那些女性很容易被女权影响,不自觉的用手中的权力支持女权,即便这样会让公司损失惨重,对她们来说最大的后果也不过是换份工作而已,她们有何顾忌呢?
资本是逐利,但是资本方养着的那些女员工,可未必跟资本方一条心,她们对女权可能比养着自己的单位,更加忠心和虔诚。觉得不符合基本的商业利益,这只是男性思维,男性思维更多是客观的市场规律,女性却不是,她们有的为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可以随意出卖自己的职位职责。
比如舆论如今如此双标,男性品牌请女权代言,公检法里那么多“知心姐姐”,都是女权仙女在里面发光发热啊。男性想要扭转,必须重视起来,严肃面对这些行为,不要再事不关己,否则只会愈演愈烈。
同时这也给公司和企业提了个醒,宣发部门雇佣女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起码得排查女权,否则公司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们就给你整波大的,让整个公司损失惨重。
当然,也不是说男性就一定没有问题,可有的问题是个体性的问题,基本都是人性的共同的贪婪和弱点导致,是个人都可能犯也不可避免,但女权信徒除了个体性的问题之外,还有更大的群体性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