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盛顿,2025年8月12日——随着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阅兵式进入最后筹备阶段,白宫已确认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缺席9月3日的北京庆典。
这一决定使外界对美中关系近期缓和的预期再度蒙上阴影。
白宫8月5日宣布,特朗普将于阅兵当日接待来访的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
这一安排正式排除了他亲赴北京的可能性。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前曾对参加国际阅兵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是2017年参加法国国庆阅兵后,他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在美国举办类似活动。
"特朗普本质上是个喜欢盛大场面的人,但这次选择留在华盛顿绝非偶然,"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怀特表示,"在选举年,他需要向国内选民展示对民主党控制地区的强硬姿态。"
特朗普8月初在社交媒体宣布将部署国民警卫队"整顿首都秩序",这项被称作"夺回华盛顿"的行动直接源于近期政府工作人员遭遇的暴力事件。
据白宫匿名官员透露,该计划实质是针对民主党控制地区的政治举措,预计将引发新一轮国内政治角力。
"当总统忙于国内政治斗争时,很难期待他进行重大外交访问,"前美国国务院东亚事务官员苏珊·桑顿分析称,"特别是这种需要精心准备的高规格国事访问。"
特朗普近期多次为访华设置前提条件。
8月5日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除非中国在贸易协议上作出重大让步,否则"坐十多个小时飞机来中国毫无意义"。
这与他6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访华"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中美第三轮经贸磋商虽在瑞典取得部分进展,包括延长关税休战期并维持10%的缓冲关税,但核心分歧仍未解决。
中国继续保持稀土出口管制,仅向特斯拉等企业发放临时民用许可证;美国则维持对高端AI芯片及军事技术的禁运。
中国外交部对特朗普是否出席阅兵始终保持模糊态度。
发言人毛宁仅表示"没有能提供的信息",未确认是否发出正式邀请。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虽在领导人通话中提及邀请,但从未公布具体安排。
"中国的阅兵不是政治秀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阎学通指出,"中方更关注实质性的相互尊重,而非表面的外交礼仪。"
美方近期在二战历史表述上的争议性立场也为两国关系投下阴影。
美国驻华大使在广岛核爆80周年纪念日发表的中文声明中,将太平洋战争描述为"美日共同结束的毁灭性战争",引发中国舆论强烈反响。
"这种历史叙述的微妙变化值得警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活动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今年访华的剩余机会可能只有10月底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
但随着美国大选临近,两国领导人会晤的政治空间正不断收窄。
目前美国驻华大使预计将代表美方出席北京阅兵式,但这一安排尚未得到官方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