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北京海淀,罗永浩名下的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了两笔合计约2143万元的被执行人信息,这让公众再度关注起这位“真还传”主角以及他复杂的公司和债务局面。
这次新增的被执行人信息,意味着锤子科技面临至少2142.86万元的偿付压力。锤子科技(成都)是在2012年成立的,罗永浩持有22.67%股份,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本来主要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曾经辉煌过,但自2018年资金链断裂后,欠债问题一直像影子一样挥之不去。早在2020年,罗永浩就曾公开讲过,他要把6亿元债务全部还清,甚至还逗趣地说要拍部纪录片叫“真还传”。截至去年8月,他自述已还了8.24亿,还剩5亿左右,实际总债务超过了最初说的6个亿,是官司、罚款和承诺主动兑付投资款堆出来的。
除了这次的新案子,锤子科技和罗永浩还在应对老债权人的追讨。最近一年来,和投资人郑刚的1500万借款诉讼就闹得挺大。郑刚公布了二审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锤子科技的上诉,还是要按年利率6%支付利息,把1500万本金还了。这一判决等于把老账彻底坐实,法院的公开文书也让大家看到,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真的不是一句“还债”就能解决全部遗留问题,司法程序还在推进,利息和成本也在攀升。
让大家既意外又佩服的是,罗永浩一边还债,一边又在走创业老路,只是方向早已悄悄切换。2022年6月,他成立的细红线科技,高调切入AR领域,还拿到了美团龙珠领投的5000万美元。只是风口没能吹太久:技术卡点、原型机重量难题、系统没能突破,加上全球AR、VR的资本降温,硬件梦被现实绊住了。去年底,细红线科技步步转型,将主战场转向火热的AI Agent。从年初起,海外AI助手J1 Assistant低调上线,既有锤子OS时代“闪念胶囊”的影子,也有功能聚合和软硬一体的想法。但产品在业内还没跑出来,估值和资本跟进都成了悬念,公司也再无新一轮融资计划传出。
说到这里,能看出来罗永浩的经历多少有些曲折——债务压力卷土重来,老投资人追债胜诉,新创业路还处于早期困难期,从资金、产品到资本信心都大考未过。很多人以为“真还传”可以画个句号,可现实反转又让剧情回到了罗永浩继续还债、创业并行的状态。从资金链断裂到业务转型,这背后是中国创业者最典型的坚持和焦虑:市场变了,口碑有了,债务、诉讼还有不少。但对罗永浩来说,这一场持久战考验的也不只是还钱的意愿,更是企业家的责任与创业韧性。
现在锤子科技的债务清单还在拉长,“真还传”到底能不能彻底完结,还有不少未知数。而罗永浩在AI赛道上的新冒险,最终能否打破瓶颈,也让人期待和担心。如果说这几年的经历能带来点启示,那大概就是:创业路上风浪总在,承诺得落到行动,账要一笔笔还,创业也得一步步扎实前行。对于还在路上的罗永浩和锤子科技来说,每一步都得小心,也希望苦尽能有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