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军队哗变已失控,俄乌深陷双重危机?泽连连斯基亲手引爆导火索
发布日期:2025-08-03 16:59:59 点击次数:191

近期,乌克兰军队首次动用了美国提供的远程武器,对俄罗斯本土目标发动了跨境打击。这一举动,无疑让本就紧张的局势瞬间升温,国际社会都在紧盯着普京会如何反击。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关注前线炮火时,乌克兰内部却悄然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一场看似不起眼的法案签署,意外点燃了民众的怒火,甚至军队内部也传出了不安的信号。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普京的铁拳会先一步落下,还是乌克兰自己的根基会先动摇,从而决定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走向?

后院起火,兵荒马乱

今年七月下旬,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限制国家专门职务犯罪检察院(SAPO)独立性的法案。此举,无疑是对乌克兰反腐努力的一次削弱。

紧接着,总统泽连斯基在两天后的7月24日,正式签署了这项饱受争议的法案。此举如同火星掉入干草堆,瞬间引爆了乌克兰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抗议活动自7月22日起便在多地爆发,迅速蔓延开来。仅仅在7月23日,首都基辅一地就有高达9000人走上街头,包围了总统官邸。

他们高呼着“愤怒是我们的武器”,表达着对政府的不满。连向来不问政治的普通民众也加入了示威队伍,这表明民众情绪已经达到了沸点。

美国和欧盟也随即对此举表达了公开批评,指出这有损乌克兰的治理透明度和法治基础。这种来自盟友的直接质疑,让泽连连斯基的处境更加尴尬。

国内的政治危机并非孤立存在。在军方内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局长马柳克正在牵头一项针对国民卫队高层的调查。

这项调查始于今年五月,至少包括副司令比卢斯准将在内的六名高级军官被查。马柳克本人曾就此事对前线官兵的巨大影响发出严重警告。

有消息指出,此举已经导致国民卫队军心不稳。甚至有传闻称,部分部队拒绝执行上级命令,并威胁要“进军基辅”,这无疑是军方内部动荡的最危险信号。

铤而走险,处处碰壁

就在国内问题焦头烂额之际,泽连斯基政府还批准了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此举被视为一场高风险的军事冒险,旨在打破战场僵局。

然而,这场冒险非但未能带来转机,反而立刻招致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硬反制。普京公开宣称,俄罗斯将“不惜一切代价反击”。

俄军随即采取了具体行动:边防部队被提升至全面战备状态,并增派了深度反导系统至俄乌边境。这表明俄罗斯的反应绝非口头威胁。

外部盟友的态度也因此变得复杂。北约内部的分歧加剧,匈牙牙利明确表态反对继续军援,而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也开始趋于谨慎。

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大国,几乎同时发出了警告,并且一度有消息称两国关闭了各自在乌克兰的大使馆。中国外交部也重申了其“12条和平计划”,再次呼吁停火谈判。

这些迹象都表明,泽连斯基的军事豪赌并未获得预期的外部支持,反而让乌克兰陷入了更深的国际孤立风险。其对西方的军事依赖,此刻显得尤为脆弱。

真假难辨,画饼充饥

俄乌战争持续超过三年,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消耗和压力。乌克兰在军事上高度依赖西方援助,缺乏独立支撑长期战争的能力。

这种依赖性直接导致了前线士气与补给方面的问题。同时,乌克兰战前就存在的腐败等内部弊端,在战时被无限放大,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自开战以来,西方和乌克兰媒体频繁传播关于“俄军哗变”、“俄军崩溃”的未经证实消息。比如,7月24日曾有传闻称俄第20近卫集团军因损失惨重发生哗变。

甚至有消息称,一个排的俄军士兵在打死指挥官后向乌方投降,至少20名俄军士兵集体投降。这些消息主要来自乌克兰信源,但俄罗斯官方从未证实。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旨在抹黑俄罗斯的“舆论战”。这种宣传策略,往往掩盖了乌克兰自身日益严重的真实内部危机。

乌克兰对西方的援助依赖,使其在战略上失去了自主性。每一次军事行动,都仿佛是被绳索牵引的舞蹈,充满不确定性。

这种处境,正如一些观点所指出的,是泽连斯基在“踩地雷”进行冒险,将乌克兰置于巨大风险之中。过度依赖外部援助,可能使乌克兰重蹈越南、阿富汗的覆辙,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笔者以为

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对乌克兰而言,当前最大的威胁已经不再仅仅是前线的俄军。它更像是从内部政策失误所点燃的政治烈火。

跨境打击的硝烟,暂时被国内民众的抗议声浪所压倒。泽连斯基试图通过一场外部军事豪赌来转移内部压力,结果却使自己同时站在了两条战线的悬崖边上。

当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开始被本国民众和军队同时质疑时,任何外部的军事援助和舆论支持,都可能变得无济于事。民心和军心的向背,才是决定其最终命运的关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