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1日深夜,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一片混乱。 苏联唯一接近完工的常规动力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突然拔锚起航,没有拖船协助,导航系统残缺不全,连舰员都未配齐。 甲板上散落着施工工具,几架米格-29原型机被紧急搬上甲板充当门面——它们甚至没装发动机。 当这艘巨舰踉跄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海岸警卫队的探照灯照亮了它仓皇的背影。 三十四年后,这艘曾象征红色海洋雄心的巨舰锈迹斑斑地瘫在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甲板上被起重机砸穿的破洞像一道未愈的伤疤。
维修人员德米特里·彼得罗夫至今记得2018年10月那个凌晨。 刺耳的金属断裂声划破巴伦支海的寂静,他亲眼目睹70吨起重机砸向"库兹涅佐夫号"飞行甲板,俄罗斯唯一能容纳该舰的PD-50浮船坞正沉入冰海。 海水灌入时引发的负压将起重机拽倒,在航母上撕开5米长的裂口。 事故报告显示:船坞断电因维护经费被挪用,供电系统早已千疮百孔。 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十二个月后,焊接火花引燃轮机舱油污,火势吞噬500平方米舱室,两名水兵在浓烟中窒息。 消防员铺设水带时发现,部分消防系统因维修停摆,只能从码头接力抽水灭火。
这艘航母的维修预算如失控的雪球。 2017年立项时预算250亿卢布,八年间因事故、腐败、制裁飙升至1200亿卢布。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船厂工人被抽调前线,关键电子设备因西方制裁断供。 2023年2月航母短暂移出干船坞时,船体焊缝处已泛起大片棕红锈迹。 更荒诞的是,2024年7月俄联邦安全局宣称挫败针对该舰的"恐怖袭击",而此时舰载机部队早已解散,航母水兵被派往顿涅茨克战壕填线。
"库兹涅佐夫号"的悲剧只是俄罗斯海军崩塌的缩影。 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被乌克兰无人艇击沉后,现役巡洋舰仅剩3艘。太平洋舰队的"瓦良格号"巡洋舰锈迹斑斑,另一艘"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升级11年仍未完工。 俄罗斯海军三十年未造新驱逐舰,现役11艘全是苏联"老古董",平均舰龄35岁。 俄造船厂更面临基础工业崩溃——全国轧不出5米宽特种钢板,燃气轮机依赖进口遭制裁断供。 太平洋舰队司令看着日本新下水的宙斯盾舰感叹:"我们连维修浮船坞都沉了"。
当俄罗斯为锈迹斑斑的航母挣扎时,中国海军正劈波斩浪。 曾经停泊在尼古拉耶夫船厂的"瓦良格号"姊妹舰,经中国改造后蜕变为辽宁舰,单日舰载机起降达90架次。 福建舰装备的电磁弹射技术,让库舰的滑跃甲板显得像上个世纪遗物。 中俄海军差距不止于航母。 中国八年服役32艘神盾舰,而俄罗斯同期仅列装5艘22350型护卫舰,吨位不足中国054A型护卫舰的一半。 更讽刺的是,法国违约拒付的西北风级两栖舰赔款足够买三艘中国075舰,后者性能碾压西北风级而价格仅其1/3。
俄罗斯海军的选择折射出战略清醒与无奈。 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瓦基扬茨直言:"航母是过去式,现代武器几分钟就能摧毁它"。 当中国构建航母战斗群体系时,俄罗斯将资源投向核潜艇与高超音速导弹——"锆石"导弹9马赫突防能力让北约反导系统形同虚设,"北风之神"核潜艇潜伏北极冰盖下随时待命。 黑海舰队虽损失惨重,但"匕首"导弹仍能威慑北约舰艇。 这种"核刺猬"战略下,库兹涅佐夫号的甲板破洞,已成昔日海洋帝国最后的墓志铭。